[林业专业论文]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又名南方鲆,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分布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至墨西哥沿海和港湾,是美国北部的重要经济鱼类[1]。漠斑牙鲆食性杂、适盐范围广(变态后的幼鱼可直接在淡水中养殖)、喜聚群、生长快,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和耐高温能力(生存温度2~36℃),耐低氧,易运输。漠斑牙鲆肉质鲜美,比牙鲆(P.olivaceus)更为细腻滑爽和富有弹性,深受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消费者青睐[2],是优良的水产养殖品种。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2002年从美国引进漠斑牙鲆亲鱼,通过强化培育和人为控制光照度、光照时间,于2003年获得亲鱼自然产卵及苗种培育成功。漠斑牙鲆在自然条件下属分批产卵型[3],国内多采用自然产卵的方法获得受精卵,自然产卵期一般为3~4个月,2~5 d产卵一次,每次产卵数量仅为1.0×104~2.0×105粒。由于国内亲鱼数量相对较少,自然产卵一次性获得数量较大、质量稳定的受精卵和实现对产卵时间的控制比较困难,因此笔者就漠斑牙鲆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的受精率和受精卵孵化率进行了对比试验。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6年试验亲鱼为3龄,平均质量:雌性1.87kg/尾,雄性0.35 kg/尾;2007年试验亲鱼为4龄,平均质量:雌性2.16 kg/尾,雄性0.45 kg/尾。试验场地:2006年于大连金瑞公司河鲀育苗车间;2007年在江苏海星公司中华绒螯蟹育苗车间。试验场地所在海域水质比较稳定,亲鱼培育及受精卵孵化用水为海水经过二级沉淀、沙滤处理、加温达水温要求后进入养殖车间系统内。
1.2 方法
此次试验比较在催产挤卵这段相对较集中的时间内,人工催产和自然产卵的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的差异,以确定人工催产能否在预期时间集中获得苗种,所以在自然产……
<<<<<全文未完,本文约2135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