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域良治——流域管理的发展方向 |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摘要:良治是现代社会治道变革的产物,它强调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协调,强调对公共事务进行多种手段并用的综合性管理。我国长期以来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主要采取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模式,政府是唯一的政策制订者和决策实施者。将良治观念引入水资源管理,要求扩大公民对流域事务的参与,要求水公共机构实现职能的转变。国际社会的实践证明,流域良治已成为流域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我国流域管理的现状入手,对流域良治框架的建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 流域管理 良治 公众参与 统一管理 一、我国流域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局限性 “一条河流一部法律”是古老的国际河川法留下的箴言。水以动态形式存在着,水资源具有流动性,一个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水资源按流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管理是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客观要求。水体功能的多样性、复合性决定了必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质水量的保护与增进以及对水生态环境的维护综合进行,否则就会出现部门利益的冲突和争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并未意识到按照流域的自然属性进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立法上一直采取区域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的模式,直到2002年《水法》的修改 ,才在法律上改变了原来的单纯区域管理模式,明确了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确立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这无疑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大创新,然而在深入分析水法有关流域管理的规定和考察水资源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现今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在立法理念上并未摆脱传统治水观的窠臼,旧的管理观念没有得以革新,许多新制度不过是对旧制度的翻版或妥协,流域管理中一些长久的痼疾与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与平衡。 1、 法律规定的矛盾使流域管理机构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管理 &……
<<<<<全文未完,本文约6253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
|
投稿人:sdq22 |
|
最后编辑:天械 |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