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颈部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
[高血压医学论文] 介入放射学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特点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插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并可进行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或药物灌注治疗,为头颈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如对难以控制的鼻出血责任血管的栓塞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颈静脉球体瘤等高血运肿瘤的术前辅助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引起的鼻腔大出血的治疗;外伤后头、面、颈部大出血的治疗;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的动脉灌注和栓塞治疗以及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以往认为难以处理的疾病,都得到了较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由于影像学技术的进展,材料工艺学提供了优质的导管导丝和栓塞材料以及技术操作的熟练提高,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较常规的血管造影大为减少,但有些并发症仍很难避免发生。Waugh[1]报告DSA检查和介入治疗2475人,共发生术后并发症235例次、发生率为9.4%。并发症分为局部并发症、全身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局部并发症有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发生率7.4%。全身性并发症一般是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恶心、呕吐、休克及肾功能损害等,发生率1.8%。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1.9%,如脑血管痉挛、脑梗塞、失明、面瘫及神经系统损害等。此外还有栓塞术后综合症、栓塞部位皮肤、软组织坏死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严重并发症,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头颈部疾病的介入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了解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头颈部疾病的介入治疗一般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发生率相对较高。约占全部并发症的65%~70%。 1.原因。多由于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壁;穿刺点选择不当,股动脉穿刺点过高,术后压迫止血困难;穿刺针太粗;术后压迫包扎不当,压……
<<<<<全文未完,本文约5074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
|
投稿人:gf6h6 |
|
最后编辑:647754 |
高血压医学论文 | 高血压医学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