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医学论文]
作者:王荣田,樊新荣,黄碧群,匡艳红
【关键词】 证素辨证;证候;中医辨证
“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病变某一特定阶段机体整体病理生理反应状态的本质概括,重点强调当前病变的整体、动态、邪正反应状态。证素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1]。笔者现就证素辨证的层次性与实用性论述如下。
1 证素辨证的层次性 1.1 根据证候,辨别证素 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外感或内伤)作用下,人体脏腑经络功能失常而表现为具有一定临床特点及其自身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证候是病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等有关病理信息的外在表现,如感受暑邪所表现的恶热、发热、心烦、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脉虚数等。证候是疾病本质的外在表现,是辨证的依据。辨证是医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应用中医学的阴阳学说、藏象经络等基本理论对这一系列的感性认识——证候进行分析,即分别地进行判断,然后再逐步推求病变的原因——审症求因,认识病变的本质——确定证素的过程。首先是感性认识过程。如某一患者出现恶寒蜷卧、手足厥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口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润、脉沉而无力等临床表现,这些都只是患者和医生的感觉或印象,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并非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恶寒是……
<<<<<全文未完,本文约2945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