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干细胞移植
来自于骨髓 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主要具有:(1)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研究细胞周期发现约10%处于S期、G2期和M期,其余90%均处于G0期和G1期,说明了MSCs的高度自我更新能力;(2)分化成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MSCs可分化为脂肪、骨、软骨细胞等基质细胞,还可分化为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等。这种跨系统甚至跨胚层的分化特性,即为MSCs的可塑性[1]。MSCs数量相对稳定,在生命过程中长期存在;MSCs在体外培养时具有易于黏附的特点而易于分离;MSCs取材容易,简单的骨髓穿刺即可获得;MSCs能够进行自体移植,不存在免排斥反应;没有伦理学争议;易于被外源基因转染并稳定表达,可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所以,在疾病治上,MSCs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干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MSCs表型特征及鉴定,分离培养的方法,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塑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MSCs进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1 MSCs的形态和特征
骨髓细胞原代接种后最初72 h内培养物中以造血细胞成分居多,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这些细胞逐渐坏死或随换液而移去。接种后24 h有少量细胞贴壁,48 h后贴壁细胞明显增多,并开始分裂增殖,72 h后部分区域形成集落。细胞呈多角形、纺锤形、短梭形,胞核质分界清楚……
<<<<<全文未完,本文约1996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