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相应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2000年6月~2005年6月期间我院208例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类型及予以相应处理。结果 246眼中,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6眼,发生率为10.6%。其中滤过过畅16眼(61.5%),结膜瓣渗漏6眼(23.1%),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眼(15.4%)。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除手术治疗4眼外,其余22眼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恢复前房。结论 小梁切除术术前有效地控制眼压、减轻眼部炎症反应,术中注意保持前房深度,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是预防浅前房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浅前房;并发症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眼压性浅前房,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大疱性角膜病变、周边虹膜前后粘连、白内障、低眼压性黄斑病变或眼球萎缩等。因此,正确分析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的原因,于术前、术中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及发生浅前房后及时正确地处理,则显得特别重要。我院于2000年6月~2005年6月施行了208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现就有关这一并发症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术208例(246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20例(26眼),男7例(9眼),女13例(17眼),年龄35~78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眼,开角型青光眼4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
1.2 手术方法 在药物基本控制眼压的情况下,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局部麻醉下完成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再制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梯形板层巩膜瓣,1/2巩膜厚度,大小约4 mm×5 mm。巩膜瓣下切除包括小梁在内深层角膜缘组织约1 mm×3 mm,做虹膜周边……
<<<<<全文未完,本文约3108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