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医学论文] 作者:姜志强 郎妍 谭稼荣 郁峰
【关键词】 崎病
川崎病(KD)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推测与感染有关。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冠脉) ,形成冠脉瘤(CAA),导致冠脉狭窄、血栓,甚至心肌梗死[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急性期KD、预防冠脉损害(CAL)发生,已被学者公认。其应用时间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现将126例KD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湖州市中心医院及湖州市妇幼保健医院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住院KD患儿126例,其中男77例,女49例;发病年龄2.5个月~12岁,其中2.5个月~1岁34例,1~5岁79例,5~9岁11例,10~12岁2例,<5岁占88.9%。
1.2 诊断标准
KD诊断标准:发热>5d,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的4项,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KD:(1)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脱皮;(2)多形性皮疹;(3)双侧眼球结膜充血;(4)口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草莓舌;(5)颈部淋巴结肿大(>1.5cm)。不典型KD:除发热外,不足以上4项改变,但在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UCG) 证实冠脉改变。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CAL)诊断标准:(1)超声心动图(UCG)示冠脉内膜回声增强;(2)冠脉扩张:~3岁冠脉≥2.5mm,~9岁冠脉≥3.0mm,~14岁冠脉≥3.5mm;(3)冠脉瘤(CAA):不同形状的冠脉扩张,冠脉内径为4~7mm;(4)巨大冠脉瘤(GCAA):冠脉内径≥8mm[1]。
1.3 临床表现
126例KD中,典型89例,不典型37例。126例均有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发热时间5~17d,平均8.2d。皮疹91例。指趾端脱皮64例,肛周发红或脱皮75例。手足硬肿74例, 口腔黏膜改变98例,球结膜充血108例,淋巴结肿大73例……
<<<<<全文未完,本文约1965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