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论文] ——广东农村政治文化转型研究
1998年,对于当代的广东的农民来说,第一次领到了选票,他们要运用手中的选票来直接选出自己的领导人,直接决定有关自己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大事,虽然说这只是选出比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得多的村官,但意义非同寻常。对于国家大事来说,农民并不太关心,他们至多只是关心与他们相关的政策,谁做国家领导人,似乎离他们太远;即便是有关他们的政策,他们也没有想到参与,因为政策的制定也同样地离他们太远,只是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下乡调研,并征询他们的意见时,他们才会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不惜犯颜直说。这种热情源自深切的直接利益关心,如同刚刚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头几年,农民担心政策变卦,他们会不失时机地表达他们对这个政策的拥护,也抓住有利于自己的政策,把政策的限度用到最大的程度,所谓“把政策用足、用活”,这句话就是广东发明出来的,它反映了人们对政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担心。所以,说“农民只关心眼前的利益”也许是不恰当的,但说“农民只关心现实的利益”确实没有错。俗话说现官不如现管,村官虽然级别不高,但村官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息息关联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这一次政府决定把选举村官的权利交给农民,由他们自己直接做决定,并实行完全体现村民意志的村民自治,体现最充分的民主,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与全国的农民一样,广东的农民曾经享受过分田分地的快乐,也放纵地实现过大鸣大放的“大民主”,但是,即便是在“文革”那种毫无秩序的岁月,他们也只是享受到嘴巴上的民主,没有享有过直接决策的权利,那时也还是由一些人替他们作出决定。农村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意味着农民政治身份的变化,他们由传统的农民转变成为现代的公民。虽然他们对这样的转变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做合格公民的起码的知识,甚至他们也将信将疑,把这……
<<<<<全文未完,本文约21758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