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 一、引言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往往假设,一国本着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宗旨设置关税水平,那么在一个不存在国内资源配置扭曲的开放小国,所谓的“最优关税”便是零关税,关税的存在只会背离政府的初衷。然而,现实果真如理论所言吗?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工业而提高关税水平,即便加入WTO,仍然变相地通过手段灵活、多种多样的非关税壁垒,限制他国商品的流入。这种与新古典经济学精神相悖的贸易政策,在二、三十年前,由于没有一套完整成型的经济理论,往往被认为是在政治环境的黑箱操作中所决定,经济分析对此的解释力十分有限。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已逐渐意识到,贸易政策的选择其实来源于经济与政治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税实为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内生产物。 在该体系中,利益集团被认为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上世纪30年代,Schattschneider便在《政治学、压力和关税》这部著作中,强调了利益集团在1929~1930年美国关税法案的修订中所产生的影响。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影响的经济分析逐步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政府与公众、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歧,利益集团便可以众多方式向政府决策者施加政治影响与压力,贸易政策实为利益集团游说政府的结果(Tullock Gordon 1967)。 对于利益集团影响贸易政策的途径、方式以及政府的决策过程,经济学家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假设,并且围绕假设,发展出一系列理论模型,揭示了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的影响力以及最终贸易政策取向。 二、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影响的模型研究 1.政治支持模型 政治支持模型以Stigle……
<<<<<全文未完,本文约7652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