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 【摘 要】股权分置改革是继“国有股减持”、“全流通”之后为完善证券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但改革之路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即对价水平和政策措施。文章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对价;证券市场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出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改革通知》),紧接着,深沪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随即,首批参加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紫江企业、金牛能源四家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试点改革方案,这标志着为“解决股权分置、上市公司部分股权不流通等对市场影响重大,涉及社会公众股东关注的问题”的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活动的展开,企业、股民、社会公众、地方政府部门等开始关注改革的进展和实施效果,并在产生了一些问题,股权分置改革能顺利进行吗?改革会不会如“国有股减持”那样“夭折”?改革能给广大股民带来多大利益?改革能否真正实现“国退民进”?改革就能解决当前股市中的重大问题吗?改革就能真正建立并完善治理结构吗?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绩效能提高吗?太多的问题产生了,这些问题都指向改革的效果。 一、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上市公司这种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共存,并造成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这一现象被称为“股权分置”。股权分置的形成在我国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制度原因,对这些原因在此就不再解析。股权分置在我国资本市场建……
<<<<<全文未完,本文约5176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