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 资本预算是复始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预算伴随着复式预算的产生而产生。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和北欧等国家率先进行预算制度改革,采用复始预算制度,随后,出现了一个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的高潮。虽然各国复式预算的形式略有不同,大约有资本预算和经常预算、正常预算和非正常预算、循环预算和非循环预算等几种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其实质内容大体相同,即经常预算、正常预算和循环预算是一般行政上的经营收支,其支出经费的来源以税收为主,以维持平衡为原则;资本预算、非正常预算和非循环预算一般包括公共工程、公营事业和战时或经济危机时期的临时性支出,其资金来源以发行公债为主。在我国进行预算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复式预算的今天,研究像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构建资本预算体系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讨其在资本预算体系方面所具有的相对成熟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措施,对于完善我国的预算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资本预算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预算制度的变迁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在经济危机之前,由于受到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理论的影响,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不干预经济的做法,政府实行量人为出的财政政策。与此相适应,单一的预算制度在这些国家得到大力推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着监督和控制政府财政收支的作用。但是,自从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原来指导政府经济政策的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已不能解释危机频繁爆发和危机程度不断加深的原因,经济学家们开始探索新的、更加适用的解决危机的对策和方法。在这期间,凯恩斯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率先系统地提出运用政府机器反危机的学说,并于193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系统地否定了以往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传统思想,从理……
<<<<<全文未完,本文约5704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