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激励形式通常是以经营业绩为依据的,客观真实的经营业绩是激励有效性的基础。如何才能保证业绩的真实性?本文构建了会计人员的激励体系。
关键词:激励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一、问题的切入
自出现两权分离以来,所有者如何正确引导代理人行为朝着预期目标迈进,一直是现代代理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激励问题的研究正是这一背景的产物。激励就是力图解决代理人长短期利益的结合问题,即通过改变经营者收益的时间分布组合,促使经营者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常见的激励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年薪、利润分享及股票期权等。工资是在过去的业绩基础上确定的,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奖金、年薪与利润分享是基于当年业绩水平确定的,实现了当期报酬与业绩的直接挂钩。以上几种激励形式其报酬与短期业绩有高度的依赖性,存在的共同缺陷是促使经营者过多地关注短期业绩,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股票期权得到了大力推广,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经营者收益延伸至未来一段时期,且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未来的经营业绩,实现了历史、现在、未来三者的和谐统一,有效避免了代理人“短视”问题。但股票期权真的能彻底解决代理人的“短视”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股票期权是通过赋予代理人在未来期限内以固定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来达到激励的目的。对于代理人而言,购买价格是已知的,他的收益取决于未来的股价变动,获取的是价差收益。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股价的变动与公司的业绩是完全的正相关性。因此,代理人会想方设法地提高经营业绩。在接近行权期限时,如果股价不尽如人意,代理人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人为调高股价,以此达到提高收益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股价既不能反映经营业绩,也不代表代理人的人力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以上几种激励形式的共同缺陷:不能将报酬完全建立在真实的业绩水平上。
如何提高经营业绩的真实性,这正是……
<<<<<全文未完,本文约3918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