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自IASC改组为IASB以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明显加快。作为主要经济体之一,欧盟已经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并积极推行国际趋同战略,其中采取的许多举措,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欧盟会计协调的战略转变:采纳国际会计准则
适应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的国家间联盟进程的客观需要,欧盟(EU)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内部会计协调,并在不同时期对协调战略作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调整。如早期的欧盟会计指令(EU Directives),20世纪90年代的会计咨询论坛(Accounting Advisory Forum,AAF)等。但这些协调措施均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也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更不适应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要求。“因此,欧盟必须尽快建立统一的并被大多数证券交易机构认可的会计准则,而此时再在欧盟内部进行会计协调,不仅面临较大的阻力,且成本巨大,在国际上被认可也不得而知。”(赵向东,2004)
正当欧盟进退两难时,成立于1973年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全球的影响却不断扩大。2000年5月,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对IASC已完成的40项核心准则中的30项通过了评审,并将其推荐给各国的证券监管机构,IASC所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及其解释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将有可能接受IAS。这就意味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IAS将成为国际公认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标准,而IASC也可能成为被认可的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欧盟认识到,要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自己的会计准则,成本很高。而基于原则导向的IAS与欧盟会计指令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较易与欧盟各国的会计相协调。而且,由于欧盟一直积极参与IAS的制定及其他活动,IAS实际上已经充分考虑了欧盟的利益。①因此,欧盟决定:与IASC合作积极推进会计国际趋同。
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6月13日发布了题为“欧盟财务报告战略:未来走向”……
<<<<<全文未完,本文约6539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