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职业教育论文] (1)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需失衡。
这一切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有关。这种教育不是增强人自我就业的潜能,却是鼓励人们找拿高薪的职业,以至于乡村地区大多数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断涌入乡镇、城市去寻找工作。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谋职者的需要,因此中职生的失业在所难免。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就业难的形势十分严峻,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在校生辍学的现象。据对浙江、河北、湖北、山东四省的调查,有340%的中专学校停止招生或撤销中专建制。农村职业教育的衰竭现象更为严重。不但生源不足,而且师资匮乏。对此,在今年的"两会"上,王明达委员疾呼:"中等职业教育滑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一定要采取措施的时候了!"吴代华委员呼吁:"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我们认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首先,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合格+特长"的一专多……
<<<<<全文未完,本文约3346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