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关爱型校园建设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学生敬重生命、关爱他人、关心团队的人文素养。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胡锦涛同志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学科教学是高校道德文化建设的最重要渠道,“润物细无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应当成为建设关爱型校园的基础理念。 帮助学生成才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关爱。高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是师生双边质疑与解惑,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爱学生表现在教学中就是顺应性情、鼓舞兴趣、激发创造。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精神既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表现。只有具备尊重和爱的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只有懂得尊重和爱的学生才可能“塑造”出能够传递爱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情境在今天的大学课堂中已不多见,缺乏有效知识或信息量小的教学往往会遭遇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抵制”,教师必须维护学生的话语权、参与权、评判权和交流权。许多高校推行“挂牌选课”,一批优秀教师藉此脱颖而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爱是相互的。当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知识的博大精深、教师的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他们就会把爱回赠给自己的老师。 关爱型的师生关系也必然延伸到课堂之外,在非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将有力地支撑课堂教学。“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教师需要与同事和学生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交流。一些高校为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一位学业导师专门负责几个学生的学习,这种方式为师生近距离交流提供了平台。在课外交流中,学业导师的每一个思维火花都可能被用心的学生体察和领悟到,不仅这些,学业导师的某些不成熟但并不缺少创见的思想是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的,只有……
<<<<<全文未完,本文约1924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