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职业教育论文] 21世纪大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除了人们常说的各种素质外,我们认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法制观、科学发展观)已成为衡量21世纪人才综合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斯德哥尔摩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首次提出了“环境教育”的概念,强调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第比利斯环境教育大会”揭示了环境教育的内涵、特征、功能和目标等,为环境教育的开展和兴起创造了条件。但环境教育的发育时间不长,对它的性质的把握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如仅就环境教育的指向性而言,笔者认为,环境教育是人格教育,是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
一、环境意识是现代人道德意识
当今,谁也不能否认环境道德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是高尚人格的一种表征。然而,在此之前,人类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对待自然、对待环境的态度当作一种素质或人格,当作一种伦理精神。在距今35000年前到距今10000年前的原始文明中,人类主要依靠自己的肌肉力量,应用简单的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活动,与自然和环境抗争,以获取现成的自然成果满足生存的需要。那时,“人”直接获取自然成果的能力被视为是最强的能力,具有最高的素质,而对自然、环境妥协、畏惧则被视为无能与懦弱的表现,受到族人的蔑视。原始的教育则把培养、生成这种“战胜自然”的能力当作对“人”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全部教育内容。尽管如此,由于当时人类在追求生存上与其他动物几乎是相差无异,加之使用的生产工具的原始、简单,“人”的生存行为还不足以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即使对自然、环境有些许影响,那也是极其微弱的,何况其影响在很短时间内就很快地被自然、环境强大的包容力、承载力与再生力所……
<<<<<全文未完,本文约4224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