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职业教育论文] 摘 要:本文从各行业的设备和机械产品、零件的生产、加工、检验的实际出发,论述区分标准件和非标准件的实际意义,以及在“常用件与标准件”概念的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标准件和非标准件 区分意义 实际运用 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而“常用件与标准件”是《机械制图》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在该部分内容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面甚广,与机器维修、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企业管理、全国各行业发展的现状等有关知识密不可分。因此,要提高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其与其他各门课程及有关知识的联系,必须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体而言,如何使学生理解常用件与标准件的概念、活跃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为此,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阐述常用件和标准件的定义 根据字面定义,常用件是指机器中经常用到(被广泛使用)的零件,如螺纹件、键、销、滚动轴承、弹簧、齿轮等等;标准件是指结构、尺寸、画法、标记等各个方面已经完全标准化,并由专业厂生产的常用的零(部)件,如螺纹件、键、销、滚动轴承等等。例如,齿轮并非是标准件,而是常用件,即齿轮是一种非标准的零件。 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齿轮怎么会不是标准件呢?在此应注意标准件的定义,只有结构“完全”标准化的零件才是标准件。一个齿轮由轮齿圈(有轮齿部分)和轮体(除轮齿以外齿轮中心部分)两部分组成,通常轮齿圈部分结构已经标准化,而轮体部分没有标准化,比如齿轮的厚度、轮体中心与轴相配的孔的直径大小以及轮体部分上的凸台、孔、槽等结构的有无和大小并没有标准化,因此,齿轮并非是结构已……
<<<<<全文未完,本文约3431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