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性学习挑战传统教学方式 |
[课堂素质教育论文] 按照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的设想,新课程计划中增加了一项必修课──研究性学习,这是为中小学课程动的第一个大手术。然而,这门既无大纲又无教材的必修课,在学校有了自主权的同时,却令大多数教师犯了难,大家在肯定这门课程独特与创新的同时,又抱怨“没法教”。 日前,记者在一些学校采访了解到,由于一些学校不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深刻内涵,把过去的许多课外活动安排在这门课上,有的当作活动课,有的干脆放弃了开课的打算。由于没有大纲和教材,多年来习惯于依纲靠本教书的教师忽然觉得没了抓手,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坦率地讲,改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良方。近年来,基础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效益不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这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一种新趋势。 先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上海市普通高中,经过三年的实验,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校长和教师普遍反映,研究性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这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身边的许多小事入手,选择了许许多多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例如,上海七宝中学开展的“复合地板研究”、“城市光污染的预防”、“废电池回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的研究,还有农村中学进行的“粘虫诱测与防治预报”研究,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的“小博士”工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京城三轮”、“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名人故居”等都是学生自己选的题目。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观察事物、收集信息资料、实践操作能力是传统教学很难得到的。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不仅在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可以开展,小学也可以开展,它的形……
<<<<<全文未完,本文约1383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
|
投稿人:thtr |
|
最后编辑:hje456 |
课堂素质教育论文 | 课堂素质教育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