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 摘 要: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师成为引导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具体为导演、舵手、记者、主持人、裁判员,并在与学生的关系上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实现朋友似的交往。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转换 德育 创新在创新教学中,新的德育改革体系强调教师做引导者、促进者;创新教育强调教师在提高学生素质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着力点在于教师对原有桎梏学生活力及个性的宣讲程序式的打破和重建。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在于教师努力创造。因此,本文着重从教学内容的差异性和师生关系两方面来具体阐释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定位问题。从教学内容的差异看德育教师角色定位。由于课堂内容存在差异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有的注重课堂组织,有的注重把握课堂流程等等,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其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目前,在德育教改的呼吁声中,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已被各种各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计划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学生读、说、演,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点拨。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导演呢? 一、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 教师通过反复诵读文本,认真思考与教材有关的主要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系统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其次,要了解“演员”的实力,即学生的知识构成,亦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员”这一角色。因此,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在了解学情时,可进行“换位思考”,即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位置放到对方的位置,或把对方的位置放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
<<<<<全文未完,本文约2632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