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
[劳技活动论文] 当今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明确指出: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通过训练创造性思维来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不是模仿现有的办法,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独创,通过想象、推理、实践从而得到再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开发的。小学《生活与劳动》课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场所。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其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一、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很多被大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孩子们的眼里都变成怎么会是这样,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如上《做香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联系书本内容小组讨论做香袋的过程,这时或许有调皮的学生对做香袋的第一步——剪布缝边提出了质疑,书上缝香袋是把一块布剪开再叠在一起,然后把相邻的边缝起来,拉开两片布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他认为这样要缝两条边,太麻烦,不如直接把一块布对折缝一条边,再拉成直角三角形。这对成人来说是既简单又平常的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因为他在剪布缝边这个问题上,能摆脱书本的束缚,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去思考不同的制作方法。作为该堂课的教师,应该及时发掘这种创造性思维,以积极的态度予以支持和鼓励,并借此行为为模板启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绝不能以违反操作要求为借口批评、冷落、指责这类创造性行为。在这样宽松的氛围里,或许又有同学能提出新的做法。 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尽量减……
<<<<<全文未完,本文约2490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
|
|
投稿人:副版主 |
|
最后编辑:副版主 |
劳技活动论文 | 劳技活动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