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光亚学校 王淑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教育应根植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在进行“口语交际中如何创设情境”的课改实验中,作为实验教师,我深感课堂内的训练内容过于单一。如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在沸腾的生活情境里主动交际呢?我想到了课堂的延伸──课前三分钟。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练习内容和表达空间,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选用训练题材“小”“实”“趣” 由于时间的限制,选用的题材应是短小精悍的,而因年龄、认知发展的不同,学生关注的事物不同,所以使得选用题材要贴进儿童的生活才好。这样的题材更能成为学生的兴趣关注点。 如,低段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体,喜欢活动,对色彩明亮的物体有兴趣,对一些行为好模仿,但由于认知水平、口语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很难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因此不可能进行容量大的口语练习,而只能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或介绍自己、家庭等。中段学生已有一定的语言表述能力,开始有了自我评价,活动的范围也大了,就可以选择较为丰富的内容,让他们相互交流。宜选择一些生活中的交际话题,如请客人、借东西、说故事、讲传闻、报告时事。由于口语交际活动最终要落实到社会生活交际需要中,高段学生可选用为商家打广告“我与广告零距离”“人才应聘会”“小小商场”等,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注意了以上这三个特点的选材,激发了学生“说” 的兴趣……
<<<<<全文未完,本文约1803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