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应用非线性方法研究中医诊断信息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医学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中医诊断学论文
应用非线性方法研究中医诊断信息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8 页
英文摘要第8-10 页
前言第10-12 页
第一部分 系统科学的发展及相关应用概况第12-34 页
  1 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第12-15 页
  2 系统科学的发展简史第15-17 页
  3 非线性系统方法第17-26 页
    · 耗散结构第17-19 页
    · 协同学第19 页
    · 突变论第19-20 页
    · 混沌第20-23 页
    · 分形第23-26 页
  4 中医科学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第26-27 页
    · 中医科学的系统性第26-27 页
    · 中医科学是复杂的系统科学第27 页
  5 非线性系统方法的相关应用及研究概况第27-32 页
    · 非线性系统方法在 ECG 的研究及应用概况第27-30 页
    · 非线性系统方法在中医领域的研究应用概况第30-32 页
  参考文献第32-34 页
第二部分 中医诊断方法的系统分析第34-76 页
  1 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第34-41 页
    · 阴阳第34-37 页
    · 五行第37-39 页
    · 五行系统的复杂性分析第39-40 页
    · 阴阳五行的复杂性探讨—中医如何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第40-41 页
  2 中医诊断: 望、闻、问、切第41-49 页
  3 舌诊第49-51 页
    · 舌与机体运行的关系第49-50 页
    · 舌与脏腑的相应关系第50 页
    · 中医舌诊获取的诊断信息第50-51 页
    · 舌诊的生理学基础第51 页
  4 脉诊第51-61 页
    · 中医获取脉诊信息的方法第52-55 页
    · 脉诊的生理学基础第55-56 页
    · 脉搏波的形成第56-57 页
    · 脉诊的现代研究第57-61 页
  5 舌诊与脉诊的诊断系统对比分析第61-64 页
    · 舌诊的神、色、形、态第61-62 页
    · 脉诊的位、数、形、势第62-63 页
    · 舌诊和脉诊的对应关系第63-64 页
  6 中国式分形第64-71 页
    · 阴阳的分形第65-66 页
    · 阴阳分形的复杂性第66-67 页
    · 中国式分形的应用第67-68 页
    · 系统平衡与分形第68-69 页
    · 全息与分形第69-71 页
  7 中医诊断的系统性分析第71-75 页
    · 中医诊断理论的系统性第71 页
    · 中医诊断方法的系统性第71-72 页
    · 中医诊断方法的整体性第72-73 页
    · 中医诊断的非线性系统特性第73 页
    · 中医诊断是复杂系统第73-74 页
    · 复杂系统的控制第74-75 页
  参考文献第75-76 页
第三部分 应用非线性方法研究脉诊的动态特性第76-109 页
  1 诊断信号的复杂性分析第76-85 页
  2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确定第85-88 页
  3 应用非线性方法研究脉诊的动态特性第88-99 页
    · 脉诊信号在相空间的动态轨迹第88-92 页
      · 不同诊断部位脉诊信号的相空间动态轨迹对比第88-89 页
      · 健康与自相似的关系第89-91 页
      · 同一部位脉诊信号短时间内动态轨迹的变化第91 页
      · 同一部位脉诊信号长时间内动态轨迹的稳定性第91-92 页
      · 应用不同方法研究脉诊信号在相空间中的动态轨迹第92 页
    · 脉诊信号动态轨迹的应用第92-99 页
      · 即时反映机体的各种变化第92-93 页
      · 影响健康的因素分析第93-97 页
      · 养生与健康的自我管理第97-99 页
  4 研究结果分析第99-102 页
    · 阴阳五行与脉诊信号的动态轨迹第99-100 页
    · 脉诊属性与脉诊信号的动态轨迹第100-101 页
    · 应用系统理论分析第101-102 页
  5 研究结果的应用与展望第102-108 页
    · 中医诊断的科学性、系统性、复杂性、重要性、实用性第102-103 页
    · 促进中医脉诊的推广、应用第103 页
    · 深入研究脉诊第103-104 页
    · 发展全息诊断丰富中医诊断获取信息的途径第104-105 页
    · 使手诊从民间走向科学的殿堂第105 页
    · 实现中医对能量医学的指导第105-106 页
    · 健康的自我管理第106-108 页
  6 课题的创新第108-109 页
参考文献第109-110 页
致谢第110-111页

本篇论文共111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应用非线性方法研究中医诊断信息
藏医外治医疗器械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银杏提取物及电
脑卒中后抑郁肾虚肝郁型的临床研究
舒肝健脾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
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表征及生物学基础
酒精性肝硬化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赤芍
缺血性中风病常见症状与神经功能缺
针刺加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失语的随机
五脏概念的中西医比较与中医跨文化
夏膝口服液对SHR儿茶酚胺、粘附分子
基于智能计算的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
少阳气郁体质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
中药治疗偏头痛处方规律分析及脑痛
舒肝健脾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益中生血胶囊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
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胆碱能系统及
《黄帝内经》医学人文精神研究
开拓与传通—中医学的中东之旅
基于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慢性乙型肝
中医导引术的经筋理论研究
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
中医升降理论的内涵、发展及应用研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失语症
电针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消化功能的机
张仲景针灸学术思想文献研究
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神经干
化瘀降浊合剂干预代谢综合征的疗效
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
肝气郁结证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
基于专家经验和临床信息的中风病辨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和降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及
苦酸制甜法保护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伤寒论》方证
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现代理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
补肾调气法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电生理
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因子动态变
藏医经典《月王药诊》的形成与学术
复方仙贞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平
消膏转浊法逆转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
数字舌图的舌色分析方法研究
补益营卫延缓皮肤衰老的理论和实验
基于时藏理论的“肾主骨”与细胞信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细胞分子机
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
头穴电刺激联合体针治疗急性期重度
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
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及其
通补并用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生存
参麦注射液对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损伤
基于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便
血瘀证(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及其相
中药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及防治急性
茶多酚抗移植性小鼠乳腺癌血管生成
基于方证相应原理的中风病证候要素
调肝理脾方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
张仲景辨治疼痛的方法及其特点研究
辨证序贯治疗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
痰湿体质基础研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
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
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
伏气学说的源流及其理论的文献研究
阳虚质理论及其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
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相关性的流行
《伤寒论》用药剂量及其相关问题的
“痰”病证治理论探讨及临床应用研
“气郁”病机基础理论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筋辨证及步态分
《黄帝内经》年代学研究
熄风化痰祛瘀治疗脑出血的机制研究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过程及心脑
高血压病病机探讨及三草降压汤的降
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肾藏象调控
《内经》“脏气法时”思想研究
膜原理论研究
天穹止痛胶囊防治偏头痛的药效学研
中医优生思想研究
从状态论治咳嗽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从Toll样受体通路探讨加味桔梗汤治
基于多种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的抑郁
仲景治疗肺痿的辩证规律及相关实验
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的研究
以良附丸为模型药物的中药复方微乳
 
非线性论文 脉诊 阴阳五行论文 中医诊断论文 分形 全息 健康管理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梵净山**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