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导言 | 第25-28页 |
第一章 实践思维范式的形成过程 | 第28-63页 |
第一节 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范式 | 第28-38页 |
一、传统本体论思维范式的特征 | 第28-32页 |
二、传统本体论思维范式的传承 | 第32-38页 |
第二节 人本主义思维范式是马克思实践思维范式确立的理论准备 | 第38-47页 |
一、国民经济学物本主义思维范式对人的虚假“承认” | 第40-44页 |
二、马克思人本主义思维范式下人的类本质——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 第44-47页 |
第三节 思辨的存在论思维范式是马克思实践思维范式确立的关键一环 | 第47-63页 |
一、康德的先验思维范式及黑格尔的批判 | 第48-52页 |
二、黑格尔思辨的存在论思维范式 | 第52-54页 |
三、思辨的存在论思维范式对马克思实践思维范式的启发意义 | 第54-63页 |
第二章 实践思维范式的最终确立 | 第63-88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 | 第63-77页 |
一、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简析 | 第63-66页 |
二、马克思之前劳动与实践的二分立场 | 第66-71页 |
三、劳动的实践化及其双重意蕴 | 第71-76页 |
四、从劳动上升到实践是马克思建构实践哲学的内在要求 | 第76-77页 |
第二节 实践思维范式的基本特征 | 第77-88页 |
一、传统本体论思维范式内部唯物与唯心的对立 | 第78-80页 |
二、马克思哲学实践思维范式的基本特征 | 第80-88页 |
第三章 实践思维范式——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硬核 | 第88-134页 |
第一节 实践思维范式的内在核心——实践本体论 | 第88-101页 |
一、何谓“本体论”? | 第89-93页 |
二、实践本体论的运思逻辑 | 第93-98页 |
三、实践本体论的三向度 | 第98-101页 |
第二节 实践思维范式的理论形态——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 | 第101-121页 |
一、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前提——现实的人 | 第102-107页 |
二、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自然与历史统一 | 第107-115页 |
三、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史 | 第115-121页 |
第三节 实践思维范式的根本方法——实践辩证法 | 第121-134页 |
一、马克思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 | 第122-124页 |
二、实践辩证法是人的实践结构的反思形式 | 第124-127页 |
三、实践辩证法的本质是实践批判精神 | 第127-134页 |
第四章 对传统解读模式的反思——以实践思维范式为武器 | 第134-198页 |
第一节 物本主义思维范式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证科学化”解读 | 第134-148页 |
一、物本主义思维范式支配下的苏联哲学模式 | 第134-139页 |
二、物本主义思维范式是自然科学思维范式的哲学化 | 第139-146页 |
三、物本主义思维范式下的苏联哲学模式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 | 第146-148页 |
第二节 对本体论传统解读的反思 | 第148-157页 |
一、物质本体论是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延续 | 第149-151页 |
二、物质本体论遵循的是传统的本体论思维范式 | 第151-157页 |
第三节 对辩证法传统解读的反思 | 第157-168页 |
一、“辩证法”传统解读的延续 | 第157-161页 |
二、“辩证法”传统解读的物本主义思维范式及衍生的诸多问题 | 第161-168页 |
第四节 对认识论传统解读的反思 | 第168-180页 |
一、对“认识论”的传统解读 | 第169-171页 |
二、物本主义思维范式解读的“认识论”之批判 | 第171-180页 |
第五节 对历史观传统解读的反思 | 第180-198页 |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术语 | 第181-184页 |
二、“历史观”的物本主义思维范式解读及其衍生问题 | 第184-198页 |
简短的结语 | 第198-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12页 |
致谢 | 第212-21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14-21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