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GPCRs二聚的研究进展 | 第15-41页 |
1.1 前言 | 第15-17页 |
1.2 研究GPCRs二聚的实验方法 | 第17-23页 |
1.2.1 RET检测GPCRs二聚 | 第18-21页 |
1.2.2 PCAs检测GPCRs二聚 | 第21-22页 |
1.2.3 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 | 第22-23页 |
1.3 GPCRs二聚的发现 | 第23-24页 |
1.4 GPCRs二聚与受体表达 | 第24-26页 |
1.5 GPCRs二聚与配体结合 | 第26页 |
1.6 GPCRs二聚与信号传导 | 第26-27页 |
1.7 GPCRs二聚与受体内化 | 第27-28页 |
1.8 小结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41页 |
第二章 糖基化修饰对 β_2肾上腺素受体功能影响的研究 | 第41-67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2.2.1 细胞株 | 第42页 |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2-46页 |
2.3.1 质粒构建 | 第42-43页 |
2.3.2 细胞培养和转染 | 第43页 |
2.3.3 蛋白免疫印迹 | 第43页 |
2.3.4 糖苷酶酶切反应 | 第43-44页 |
2.3.5 流式细胞术 | 第44页 |
2.3.6 BS3交联 | 第44页 |
2.3.7 免疫共沉淀 | 第44页 |
2.3.8 cAMP检测 | 第44-45页 |
2.3.9 受体同源二聚实验- Tag-lite方法 | 第45页 |
2.3.10 荧光配体亲和实验 | 第45页 |
2.3.11 共聚焦显微镜 | 第45页 |
2.3.12 受体内化实验 | 第45-46页 |
2.3.13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46-56页 |
2.4.1 在HEK293细胞中,N-糖基化不影响 β_2AR在细胞膜表面的表达32 | 第46-47页 |
2.4.2 糖基化位点Asn6和Asn15突变后影响 β_2AR信号传导、β-arrestin的招募和受体内化 | 第47-50页 |
2.4.3 Asn6和Asn15位点上的糖基化影响 β_2AR二聚 | 第50-53页 |
2.4.4 通过胞内侧突变的研究来验证受体二聚及功能的关系 | 第53-56页 |
2.5 讨论 | 第56-59页 |
2.6 小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第三章 GPCRs中保守二硫键动态性的研究 | 第67-91页 |
3.1 引言 | 第67-6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69-70页 |
3.2.1 细胞株 | 第69页 |
3.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9-7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70-74页 |
3.3.1 细胞培养和转染 | 第70-71页 |
3.3.2 MTSEA-biotin标记 | 第71-72页 |
3.3.3 蛋白免疫印迹 | 第72页 |
3.3.4 分子动力学模拟体系建立 | 第72-73页 |
3.3.5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73-7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74-80页 |
3.4.1 apo状态下,P2Y12受体内Cys97~(3.25) 和Cys175~(ECL2)之间的距离变化 | 第74-75页 |
3.4.2 apo状态下,β_2AR中Cys106~(3.25)和Cys191~(ECL2)之间的距离变化 | 第75-76页 |
3.4.3 apo状态下,β_1AR中Cys114~(3.25)和Cys199~(ECL2)之间的距离变化 | 第76-77页 |
3.4.4 P2Y12受体、β_1AR和 β_2AR胞外侧自由半胱氨酸的检测 | 第77-80页 |
3.5 讨论 | 第80-82页 |
3.6 小结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第四章 偏向性配体作用下 β_1肾上腺素受体与 β-arrestin1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91-117页 |
4.1 引言 | 第91-94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94-95页 |
4.2.1 细胞株 | 第94页 |
4.2.2 目的基因序列 | 第94-95页 |
4.2.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9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95-98页 |
4.3.1 半胱氨酸取代的 β_1AR与 β-arrestin1突变体的构建 | 第95页 |
4.3.2 细胞培养与转染 | 第95-96页 |
4.3.3 细胞膜的提取 | 第96页 |
4.3.4 Cu(II)-(1,10-phenanthroline)3 溶液配制 | 第96页 |
4.3.5 二硫键共价交联 | 第96页 |
4.3.6 蛋白免疫印迹 | 第96-97页 |
4.3.7 β_1AR模型的构建 | 第97页 |
4.3.8 β-arrestin1模型的构建 | 第97-98页 |
4.3.9 Rosetta对接构建 β_1AR与 β-arrestin1复合体模型 | 第98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8-104页 |
4.4.1 β_1AR和 β-arrestin1半胱氨酸突变体的构建 | 第98-99页 |
4.4.2 鉴定 β_1AR与 β-arrestin1相互作用位点的策略 | 第99-100页 |
4.4.3 β_1AR与 β-arrestin1 Finger loop的相互作用 | 第100-101页 |
4.4.4 β_1AR与 β-arrestin1 Middle loop的相互作用 | 第101-102页 |
4.4.5 β_1AR与 β-arrestin1 C loop的相互作用 | 第102页 |
4.4.6 β_1AR与 β-arrestin1复合物模型 | 第102-104页 |
4.5 讨论 | 第104-107页 |
4.6 小结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作者简历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