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9页 |
第一节 罗汉果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1 罗汉果概述及育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2 罗汉果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1.3 罗汉果细胞遗传学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1.4 罗汉果分类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植物染色体研究的发展 | 第15-17页 |
1.2.1 植物染色体研究的起源及发展 | 第15-16页 |
1.2.2 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发展的三个时期 | 第16-17页 |
1.2.3 传统的植物染色体研究技术 | 第17页 |
第三节 核糖体rDNA序列 | 第17-22页 |
1.3.1 rDNA概述 | 第17-18页 |
1.3.2 rDNA序列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 第18页 |
1.3.3 18S-5.8S-26S rDNA序列结构与功能 | 第18-19页 |
1.3.4 5S rDNA序列结构与功能 | 第19-20页 |
1.3.5 rDNA序列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6 ITS序列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1 概述 | 第22页 |
1.4.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3 植物分子核型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第五节 LEAFY基因在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1.5.1 LEAFY基因简介 | 第24-25页 |
1.5.2 LEAFY基因结构特征 | 第25页 |
1.5.3 LEAFY同源基因在系统发生学上的应用 | 第25-26页 |
第六节 葫芦科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6.1 葫芦科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26页 |
1.6.2 葫芦科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第七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葫芦科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29-48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9-31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2.2.1 试剂配制 | 第31-32页 |
2.2.2 葫芦科植物种子发芽处理流程 | 第32-33页 |
2.2.3 染色体标本制备和核型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结果和分析 | 第35-46页 |
2.3.1 葫芦科植物种子发芽情况 | 第35-36页 |
2.3.2 葫芦科植物染色体数目鉴定 | 第36-38页 |
2.3.3 26种葫芦科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 第38-43页 |
2.3.4 葫芦科属间核型比较 | 第43-45页 |
2.3.5 葫芦科植物染色体的随体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6-48页 |
2.4.1 葫芦科植物种子发芽流程的探索 | 第46页 |
2.4.2 葫芦科植物染色体数目鉴定的新记录 | 第46-47页 |
2.4.3 随体情况 | 第47页 |
2.4.4 罗汉果和罗汉果属的核型类型和核不对称系数系数 | 第47-48页 |
第三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葫芦科植物中的应用研究 | 第48-66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3.2.1 溶液的配制 | 第49-50页 |
3.2.2 5S探针制备和45S探针制备 | 第50页 |
3.2.3 染色体荧光原位(FISH)杂交方法: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结果和分析 | 第51-64页 |
3.3.1 20种葫芦科植物45S和5S rDNA FISH杂交结果 | 第51-6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4-66页 |
3.4.1 葫芦科植物原位杂交结果 | 第64页 |
3.4.2 45S rDNA和5S rDNA荧光杂交是核型分析的补充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罗汉果及6种葫芦科植物LEAFY基因全长克隆 | 第66-81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66-67页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7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67-72页 |
4.2.1 RACE方法扩增罗汉果LEAFY基因 | 第67-72页 |
第三节 结果和分析 | 第72-80页 |
4.3.1 LEAFY基因时空表达分析 | 第72页 |
4.3.2 LEAFY基因cDNA克隆 | 第72-74页 |
4.3.3 LEAFY基因DNA全长克隆与结构分析 | 第74-76页 |
4.3.4 SgLEAFY1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76-80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罗汉果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 第81-90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81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81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81页 |
5.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1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81-86页 |
5.2.1 DNA提取液、电泳液的配制 | 第81-82页 |
5.2.2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 第82-83页 |
5.2.3 ITS2基因片段和LEAFY基因内含子2的扩增和测序 | 第83-85页 |
5.2.4 DNA序列拼接 | 第85页 |
5.2.5 系统树的构建和优化 | 第85-86页 |
第三节 结果和分析 | 第86-89页 |
5.3.1 基于ITS2系统发育树的分析 | 第86-87页 |
5.3.2 基于LEAFY基因内含子2系统发育树的分析 | 第87-89页 |
5.3.3 ITS2系统发育树和LEAFY基因内含子2系统发育树的比较 | 第8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90-95页 |
6.1 罗汉果及其他葫芦科植物分子细胞学遗传学研究的意义 | 第90页 |
6.2 从核型分析看罗汉果与葫芦科属种的亲缘关系 | 第90-93页 |
6.2.1 罗汉果在葫芦科中的分类地位 | 第90-91页 |
6.2.2 罗汉果与葫芦科植物的rDNA定位 | 第91-93页 |
6.3 ITS2序列和LEAFY基因内含子序列在分析葫芦科植物进化关系上的应用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附录 | 第109-161页 |
致谢 | 第161-16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