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2-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18页 |
1 引言 | 第18-32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27页 |
· 国外研究历程与现状 | 第20-2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7页 |
·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技术路线 | 第29页 |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9-32页 |
· 研究的创新 | 第29-31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31-32页 |
2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32-52页 |
·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32-39页 |
· 国有林区 | 第32-34页 |
· 经济转型 | 第34-36页 |
· 新常态 | 第36-39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9-50页 |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39-45页 |
· 产业结构与产业周期理论 | 第45-47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7-48页 |
· 资源禀赋与经济转型理论 | 第48-49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历程、成效与问题分析 | 第52-68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 | 第52-56页 |
· 建国前的黑龙江省林区发展历程 | 第52-53页 |
· 建国后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历程 | 第53-54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历程 | 第54-56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取得的成效 | 第56-62页 |
· 森林资源总量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 第56-58页 |
· 经济总量和结构有了明显的增长和改善 | 第58-61页 |
· 职工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第61-62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 | 第62-67页 |
· 森林资源结构逐渐恶化 | 第62-64页 |
· 产业结构调整仍不理想 | 第64-65页 |
· 人力资源结构失衡且流失严重 | 第65-66页 |
· 资金使用和政策效果不明显 | 第66页 |
· 理念转变和制度建设举步维艰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促进林区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68-76页 |
· 模型假设与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68-70页 |
·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 第68-70页 |
·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 第70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70-72页 |
· 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指标选择 | 第70-71页 |
· 国有林区发展的指标选择 | 第71-72页 |
· 基于黑龙江省森工集团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72-75页 |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72页 |
· 经济转型影响国有林区发展的结构方程实证检验 | 第72-73页 |
· 国有林区发展影响经济转型的结构方程实证检验 | 第73-74页 |
· 模型结论与分析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环境分析和思路设计 | 第76-90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与特征 | 第76-78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新常态的背景 | 第76-77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 第77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 第77-78页 |
·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78-80页 |
·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面临的机遇 | 第78-79页 |
·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面临的挑战 | 第79-80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80-89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方向目标与原则 | 第81-83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 | 第83-85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重点任务 | 第85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执行主体 | 第85-87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成本与时机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6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之产业结构调整 | 第90-106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与现状 | 第90-96页 |
· 国有林区产业分类的标准 | 第90-92页 |
·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现状 | 第92-94页 |
· 三次产业内部亚产业结构分析 | 第94-96页 |
·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内容 | 第96-98页 |
· 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 第96-97页 |
· 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 第97-98页 |
· 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 第98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 第98-105页 |
· 产业评价与主导产业确立的基准 | 第98-99页 |
· 动态偏离份额方法模型的建立 | 第99-101页 |
·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101-102页 |
· 结果分析 | 第102-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7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之人力资源培育 | 第106-116页 |
· 人力资源培育与国有林区经济转型 | 第106-107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第107-109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的数量现状 | 第107-108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的质量现状 | 第108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的培训情况 | 第108-109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9页 |
· 职工数量总量富余但后续人力资源匮乏 | 第109页 |
· 人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而吸引人才力度不够 | 第109页 |
· 重“量”不重“质”使得专业技术培训流于形式 | 第109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源培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09-115页 |
· 研究的设计和调查的安排 | 第109-110页 |
· 模型、变量与假设 | 第110-113页 |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13-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8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之模式选择 | 第116-128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 | 第116-126页 |
· 通北林业局——“以农养林”模式 | 第116-119页 |
· 鹤北林业局——“外向经济”发展模式 | 第119-121页 |
· 上甘岭林业局——“以牧养林”发展模式 | 第121-124页 |
· 朗乡林业局——“森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124-126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典型模式带来的启示 | 第126-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9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 第128-134页 |
·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128-131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力资本转型 | 第128-129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结构转型 | 第129-130页 |
·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模式转型 | 第130-131页 |
· 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的保障措施 | 第131-133页 |
· 制度保障 | 第131页 |
· 资金保障 | 第131页 |
· 技术保障 | 第131-132页 |
· 政策保障 | 第132页 |
· 法律保障 | 第132-133页 |
· 民生保障 | 第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10 结论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