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监管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2-21页 | 1.1.1 制度创新环境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 | 第13-14页 | 1.1.2 信任危机事件有损社会组织公信力 | 第14-15页 | 1.1.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监管的机遇与挑战 | 第15-19页 | 1.1.4 社会组织亟需规范与监管 | 第19-21页 | 1.2 研究价值 | 第21-22页 | 1.2.1 理论价值 | 第21页 | 1.2.2 实践价值 | 第21-2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3.1 国外非营利组织监管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1.3.2 国内社会组织监管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1.3.3 研究总结 | 第27-28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28-3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35-36页 | 第2章 社会组织监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36-54页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第36-46页 | 2.1.1 社会组织 | 第36-39页 | 2.1.2 “互联网+” | 第39-40页 | 2.1.3 社会组织监管 | 第40-46页 | 2.2 社会组织监管理论基础 | 第46-49页 | 2.2.1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及志愿失灵理论研究 | 第46-47页 | 2.2.2 公民社会理论 | 第47-48页 |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48-49页 | 2.3 社会组织监管理论视角 | 第49-54页 | 2.3.1 回应性监管理论基本观点 | 第49-51页 | 2.3.2 回应性监管理论核心理念 | 第51-52页 | 2.3.3 分析框架 | 第52-54页 |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监管 | 第54-74页 | 3.1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现状分析 | 第54-59页 | 3.1.1 管理机制正逐步完善 | 第54-56页 | 3.1.2 依法自治与协同服务共存 | 第56-58页 | 3.1.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新尝试 | 第58-59页 | 3.2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问题分析 | 第59-65页 | 3.2.1 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 | 第59-60页 | 3.2.2 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60-62页 | 3.2.3 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缺乏 | 第62-63页 | 3.2.4 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63-65页 | 3.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监管模式 | 第65-71页 | 3.3.1 内部治理监管要素 | 第65-66页 | 3.3.2 监管主体 | 第66-68页 | 3.3.3 监管内容 | 第68-70页 | 3.3.4 监管模式 | 第70-71页 | 3.4 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监管策略 | 第71-74页 | 3.4.1 健全社会组织法律体系 | 第71-72页 | 3.4.2 创新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 第72页 | 3.4.3 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 | 第72-73页 | 3.4.4 实现“互联网+”内部治理监管 | 第73-74页 |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资金监管 | 第74-102页 | 4.1 资金合法筹集的来源与监管 | 第74-87页 | 4.1.1 政府的财政资助 | 第75-81页 | 4.1.2 基金会 | 第81-83页 | 4.1.3 社会捐赠 | 第83-87页 | 4.2 资金的管理 | 第87-88页 | 4.3 资金的使用 | 第88-89页 | 4.4 社会组织资金监管问题分析 | 第89-93页 | 4.4.1 财务监督管理律法有待完善 | 第89-90页 | 4.4.2 社会组织自我监管有待提高 | 第90-91页 | 4.4.3 外部监管主体缺位 | 第91-92页 | 4.4.4 政府角色定位偏移 | 第92-93页 | 4.5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模式 | 第93-98页 | 4.5.1 资金监管要素 | 第93页 | 4.5.2 监管主体 | 第93-95页 | 4.5.3 监管内容 | 第95-97页 | 4.5.4 监管模式 | 第97-98页 | 4.6 增强社会组织资金监管策略 | 第98-102页 | 4.6.1 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 第98-99页 | 4.6.2 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 | 第99-100页 | 4.6.3 构建合理内部资金管理制度 | 第100页 | 4.6.4 “互联网+”助推资金监管 | 第100-102页 |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监管 | 第102-122页 | 5.1 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管理现状 | 第102-111页 | 5.1.1 项目申请与策划 | 第102-105页 | 5.1.2 项目启动 | 第105-107页 | 5.1.3 项目的组织实施 | 第107-109页 | 5.1.4 项目控制 | 第109页 | 5.1.5 项目评估 | 第109-110页 | 5.1.6 项目总结与持续性 | 第110-111页 | 5.2 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管理问题分析 | 第111-114页 | 5.2.1 项目规范化水平不高 | 第111-112页 | 5.2.2 项目可持续发展机制尚待完善 | 第112-113页 | 5.2.3 项目评估机制不够健全 | 第113-114页 | 5.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监管模式 | 第114-119页 | 5.3.1 项目监管要素 | 第114-115页 | 5.3.2 监管主体 | 第115-116页 | 5.3.3 监管内容 | 第116-118页 | 5.3.4 监管模式 | 第118-119页 | 5.4 促进社会组织项目运作监管策略 | 第119-122页 | 5.4.1 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引进与培训 | 第119-120页 | 5.4.2 建立和完善评估机制 | 第120页 | 5.4.3 加强项目与社会组织使命匹配 | 第120页 | 5.4.4 “互联网+”促进项目监管 | 第120-122页 | 第6章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 | 第122-138页 | 6.1 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现状 | 第122-125页 | 6.2 社会组织信息公开问题分析 | 第125-130页 | 6.2.1 信息公开透明度低 | 第125-127页 | 6.2.2 信息公开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 | 第127-128页 | 6.2.3 信息公开主体制度不健全 | 第128-129页 | 6.2.4 信息公开约束机制不完善 | 第129-130页 | 6.3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模式 | 第130-135页 | 6.3.1 信息公开监管要素 | 第130页 | 6.3.2 监管主体 | 第130-132页 | 6.3.3 监管内容 | 第132-133页 | 6.3.4 监管模式 | 第133-135页 | 6.4 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监管优化策略 | 第135-138页 | 6.4.1 规范组织信息公开方式 | 第135页 | 6.4.2 完善组织信息公开外部监督 | 第135-136页 | 6.4.3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 第136页 | 6.4.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136-138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38-141页 | 7.2 研究局限 | 第141-142页 | 7.3 未来展望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 附录1: 社会组织监管现状访谈提纲 | 第150-152页 | 附录2: 《社会组织监管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 第152-160页 | 附录3: 被访社会组织基本信息表 | 第160-162页 | 附录4: 专家打分表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166-167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