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2C9型La-Ti-Mg-Ni基合金贮氢性能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目录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 Ni/MH电池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8-19页 | · 贮氢合金的吸氢机理 | 第19-21页 | · 贮氢合金中氢的位置 | 第21页 | · Ni/MH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 贮氢合金的研究与发展概况 | 第23-28页 | · AB_5型稀土系合金 | 第24-25页 | · AB_2型Laves相合金 | 第25页 | · AB型Ti系合金 | 第25-26页 | · Mg基合金 | 第26页 | · V基固溶体合金 | 第26-27页 | · AB_3、A_2B_7型稀土系合金 | 第27-28页 | · AB_3型稀土系合金 | 第27页 | · A_2B_7型稀土系合金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AB_3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 第28-52页 | · AB_3型二元及伪二元贮氢合金的研究 | 第28-34页 | · PuNi_3型合金的结构特征 | 第28-31页 | · 合金的气态贮氢性能 | 第31-33页 |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33-34页 | · 化学计量与非化学计量AB_3型R-Mg-Ni系贮氢合金的研究 | 第34-50页 | · 合金的结构特点 | 第34-35页 | · 合金的气态贮氢性能 | 第35-40页 |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40-50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52-60页 | · 合金的成分设计与制备 | 第52-53页 |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52页 | · 合金样品制备 | 第52-53页 | · 合金的相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 合金的气态贮氢性能测试(P-C-T曲线、吸放氢动力学) | 第54-55页 | · 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58页 | · 合金电极的制备 | 第55-56页 | ·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56-57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57-58页 | · 合金表面形貌的SEM分析 | 第58页 | · 合金微观缺陷的正电子湮没分析 | 第58-60页 | ·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 第58页 | · 符合多普勒展宽谱 | 第58-60页 | 第四章 Ti取代La对La_(2-x)Ti_xMgNi_9(x=0.1,0.2,0.3,0.4)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 第60-71页 | · 合金的相结构 | 第60-62页 | · 合金的气态贮氢性能 | 第62-65页 | · P-C-T曲线 | 第62-63页 | · 吸放氢动力学 | 第63-64页 | · 热力学行为 | 第64-65页 | ·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65-70页 | · 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 | 第65-67页 | · 循环稳定性 | 第67页 | · 放电曲线 | 第67-68页 |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68-69页 | · 循环伏安曲线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第五章 退火对La_(2-x)Ti_xMgNi_9(x=0.1,0.2,0.3)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 第71-92页 | · 合金的相结构 | 第71-74页 | · 合金的气态贮氢性能 | 第74-86页 | · P-C-T曲线 | 第74-79页 | · 吸放氢动力学 | 第79-82页 | · 热力学行为 | 第82-86页 | ·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86-91页 | · 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 | 第86页 | · 循环稳定性 | 第86-88页 | · 放电曲线 | 第88-89页 |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89-91页 | · 结论 | 第91-92页 | 第六章 Co取代Ni对La_(1.8)Ti_(0.2)MgNi_(9-x)Co_x(x=0,0.1,0.2,0.3,0.4,0.5)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 第92-104页 | · 合金的相结构 | 第92-94页 | · 合金的气态贮氢性能 | 第94-97页 | · P-C-T曲线 | 第94-95页 | · 热力学行为 | 第95-97页 | ·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97-100页 | · 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 | 第97-98页 | · 循环稳定性 | 第98-99页 | · 放电曲线 | 第99-100页 | · 合金表面微观形貌的SEM分析 | 第100-101页 | · 合金微观缺陷的正电子湮没分析 | 第101-103页 | ·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 第101-102页 | · 符合多普勒展宽谱 | 第102-103页 | · 结论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Al替代Ni对La_(1.8)Ti_(0.2)MgNi_(9-x)Al_x(x=0,0.1,0.2,0.3,0.4,0.5)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4-112页 | · 合金的相结构 | 第104-106页 | ·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106-110页 | · 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 | 第106-108页 | · 循环稳定性 | 第108-110页 | · 放电曲线 | 第110页 | · 结论 | 第110-112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7页 | · La_(2-x)Ti_xMgNi_9(x=0.1,0.2,0.3,0.4)合金 | 第112-113页 | · 铸态及退火态La_(2-x)Ti_xMgNi_9(x=0.1,0.2,0.3)合金 | 第113-114页 | · La_(1.8)Ti_(0.2)MgNi_(9-x)Co_x(x=0,0.1,0.2,0.3,0.4,0.5)合金 | 第114-115页 | · La_(1.8)Ti_(0.2)MgNi_(9-x)Al_x(x=0,0.1,0.2,0.3,0.4,0.5)合金 | 第115页 | ·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和授权的专利 | 第134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