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期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调控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1.绪论 | 第18-43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8-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20-22页 | · 财产性收入的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 财产和生产性财产 | 第22-24页 | · 财产性收入 | 第24-26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6-3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9-36页 |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36-3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37-39页 | · 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 研究思路 | 第38-39页 | · 研究方法和主要数据来源 | 第39-4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 主要数据来源 | 第41页 |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41-43页 | 2.相关理论基础 | 第43-61页 | · 要素收入分配理论 | 第43-46页 | · 要素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 | 第43-45页 | · 马克思对要素报酬的观点 | 第45页 | · 生产要素所有权与要素收入分配 | 第45-46页 | · 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机制 | 第46-52页 | · 财产性收入的自我强化 | 第46-48页 | · 融资能力对投资效益的强化 | 第48-49页 | · 投资路径的自我依赖 | 第49-51页 | · 模仿投资行为 | 第51-52页 | · 财产性收入调控的理论分析 | 第52-61页 | · 财产性收入调控的必要性 | 第52-54页 | · 财产性收入调控的理论依据 | 第54-57页 | · 财产性收入的调控对象和手段 | 第57-61页 | 3.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状况 | 第61-88页 | · 计划经济时期居民财产积累 | 第61-65页 | · 城镇居民的财产积累 | 第61-64页 | · 农村居民的财产积累 | 第64-65页 | ·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特征 | 第65-73页 | · 财产性收入总量快速增长 | 第65-67页 | · 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较低 | 第67-68页 | · 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可支配收入 | 第68-69页 | · 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多元化 | 第69-71页 | · 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 | 第71-73页 | · 不同收入阶层的财产性收入差距 | 第73-79页 | · 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财产性收入差距 | 第73-75页 | ·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差距的贡献 | 第75-77页 | · 农村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 | 第77-79页 | · 财产性收入的地区差距 | 第79-88页 | · 省际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 第80-82页 | · 省际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 第82-84页 | · 东中西部财产性收入差距 | 第84-88页 | 4.收入初次分配与财产积累 | 第88-108页 | · 转型期收入初次分配制度改革 | 第88-92页 | · 双轨制时期的按劳分配制度 | 第88-89页 | · 按劳和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 第89-90页 | ·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 第90-92页 | ·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 | 第92-98页 | · 资本要素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 第92-95页 | · 资本份额增加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 第95-98页 | · 收入初次分配对居民财产积累的影响 | 第98-108页 | · 劳动收入的增长 | 第98-100页 | · 收入水平制约居民财产积累 | 第100-102页 | · 收入差距对居民财产积累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 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财产积累差异 | 第105-108页 | 5.转型期改革对财产禀赋的影响——以住房改革为例 | 第108-121页 | ·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 | 第108-113页 | · 试点售房(1979——1985年) | 第109-110页 | · 提租增资(1986——1993年) | 第110页 | · 住房全面转型阶段(1994——1998年) | 第110-111页 | · 住房货币化(1998年至今) | 第111-113页 | · 住房制度改革对居民资产禀赋的影响 | 第113-121页 | · 制度改革前的居民住房差异 | 第114-116页 | · 住房制度改革与居民住房财产差异 | 第116-121页 | 6.转型期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调控——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例 | 第121-150页 | · 房地产市场与财产性收入增长 | 第121-135页 | · 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受益群体 | 第122-126页 | · 房产类财产性收入差距 | 第126-128页 | ·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对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 房产类财产性收入调控措施的缺失 | 第130-135页 | · 股票市场与财产性收入增长 | 第135-150页 | · 我国居民股票投资状况 | 第135-137页 | · 影响居民股权投资收益的调控政策 | 第137-140页 | · 股市调控政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 第140-145页 | · 股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 第145-150页 | 7.收入再分配对财产性收入的调控 | 第150-173页 | · 税收政策对财产性收入的调控 | 第150-157页 | · 个人所得税调控的基本思想 | 第150-151页 | · 居民财产性收入纳税的相关规定 | 第151-152页 | · 个人所得税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 第152-157页 | · 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 第157-164页 | · 养老保险金能为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 | 第158-159页 | · 现行养老保险金制度 | 第159-161页 | · 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 第161-164页 | ·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 第164-173页 | ·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沿革及其主要内容 | 第165-166页 | · 住房公积金能给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 | 第166-168页 | ·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 第168-173页 | 8.国外财产性收入调控经验 | 第173-189页 | · 财产性收入与总收入比例的国际比较 | 第173-178页 | · 美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 | 第173-176页 | · 法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 | 第176-177页 | · 韩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 | 第177-178页 | · 财产性收入再分配的国外调控经验 | 第178-189页 | · 美国财产性收入再分配的调控 | 第179-184页 | · 法国财产性收入再分配的调控经验 | 第184-186页 | · 韩国财产性收入再分配的调控经验 | 第186-189页 | 9.财产性收入调控的政策建议 | 第189-203页 | · 我国财产性收入调控体系的构建 | 第189-193页 | · 财产性收入调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 第189-190页 | · 财产性收入调控体系的构建 | 第190-192页 | · 法律健全是财产性收入调控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 | 第192-193页 | · 财产积累的调控 | 第193-195页 | · 提高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增强财产积累能力 | 第193-194页 | · 加强对居民财产禀赋的控制,确保财产初始公平 | 第194-195页 | · 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调控 | 第195-198页 | · 创造条件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 第195-197页 | · 加强市场监管 | 第197-198页 | · 财产性收入再分配的调控 | 第198-203页 | · 采用综合所得税制 | 第198-199页 | · 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完善财产税 | 第199-200页 |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200-203页 | 10. 结语 | 第203-207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203-205页 |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205-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18页 | 致谢 | 第218-22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20-221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