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2
页 |
Abstract | 第12-17
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7-25
页 |
第一节 湿地及迁徙水禽 | 第17-23
页 |
一、湿地保护进展 | 第17-18
页 |
二、上海市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 第18
页 |
三、迁徙水禽 | 第18-23
页 |
第二节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 第23-25
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23-24
页 |
二、科学技术价值 | 第24
页 |
三、研究目标 | 第24-25
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31
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域 | 第25-28
页 |
一、长江口南岸及杭州湾北岸滨海滩涂(受损湿地) | 第26
页 |
二、崇明东滩次生人工湿地(中度干扰湿地) | 第26-27
页 |
三、九段沙湿地(新生湿地) | 第27-28
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28-29
页 |
一、长江口滨海滩涂湿地迁徙水禽的群落结构 | 第28
页 |
二、影响迁徙水禽的环境因子 | 第28
页 |
三、迁徙水禽环境容纳量 | 第28
页 |
四、迁徙水禽生境修复的关键技术和示范 | 第28-29
页 |
第三节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29-31
页 |
一、技术路线 | 第29-30
页 |
二、特色及创新点 | 第30-31
页 |
第三章 迁徙期涉禽对长江口湿地的利用 | 第31-45
页 |
第一节 不同迁徙季节涉禽对长江口滩涂湿地的利用 | 第32-43
页 |
一、研究地点 | 第32-33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3
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33-42
页 |
四、讨论 | 第42-43
页 |
第二节 成幼涉禽的迁徙策略差异 | 第43-45
页 |
一、研究地点 | 第43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3
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43-44
页 |
四、讨论 | 第44-45
页 |
第四章 受损湿地迁徙水禽群落时空变化特征 | 第45-71
页 |
第一节 长江口杭州湾迁徙涉禽季节分布特征和生境选择 | 第46-57
页 |
一、研究地点 | 第46-48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8-50
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50-55
页 |
四、讨论 | 第55-57
页 |
第二节 滩涂围垦过程对长江口杭州湾迁徙涉禽空间分布的影响(1984/85-2004/05) | 第57-71
页 |
一、研究地点 | 第57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57-58
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58-68
页 |
四、讨论 | 第68-71
页 |
第五章 崇明东滩人工湿地迁徙水禽分布特征与环境影响因子 | 第71-86
页 |
第一节 崇明东滩人工湿地不同时期水禽群落结构特征 | 第72-81
页 |
一、研究地点 | 第72-73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73-74
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74-80
页 |
四、讨论 | 第80-81
页 |
第二节 影响祟明东滩人工湿地水禽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 第81-86
页 |
一、研究地点 | 第81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1
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81-84
页 |
四、讨论 | 第84-86
页 |
第六章 新生湿地迁徙涉禽环境容纳量分析及数量限制因子 | 第86-100
页 |
第一节 九段沙湿地迁徙涉禽迁徙季节环境容纳量分析 | 第87-96
页 |
一、研究地点 | 第87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7-89
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89-94
页 |
四、讨论 | 第94-96
页 |
第二节 限制九段沙湿地迁徙涉禽数量的主要因素 | 第96-100
页 |
一、研究地点 | 第96
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6-99
页 |
三、结果与分析 | 第99
页 |
四、讨论 | 第99-100
页 |
第七章 长江口滨海滩涂湿地迁徙水禽生境修复策略(以九段沙湿地为示范) | 第100-109
页 |
一、湿地修复与重建工程 | 第100
页 |
二、本研究的启示 | 第100
页 |
三、示范区规划建议 | 第100-103
页 |
四、其他重要生境指标 | 第103-109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1
页 |
附录1. 图表清单 | 第121-123
页 |
附录2. 作者已发表论文 | 第123-125
页 |
致谢 | 第12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