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0-14
页 |
ABSTRACT | 第14-20
页 |
导论 | 第20-41
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20-23
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3-35
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5-38
页 |
四、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38-41
页 |
第一章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 第41-70
页 |
一、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 第41-50
页 |
(一)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兴盛 | 第41-47
页 |
(二)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衰落与重建 | 第47-50
页 |
二、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兴盛与解体的原因 | 第50-65
页 |
(一)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兴盛的原因 | 第50-56
页 |
(二)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体的原因 | 第56-65
页 |
三、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基本经验 | 第65-70
页 |
(一) 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确保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 | 第65-66
页 |
(二) 适宜的制度环境是确保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66-68
页 |
(三) 政府的积极干预和公共支持是确保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第68-70
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70-130
页 |
一、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第70-120
页 |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据 | 第70-99
页 |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依据 | 第99-120
页 |
二、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 第120-130
页 |
(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 第120-124
页 |
(二) 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 第124-128
页 |
(三)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条件和组织条件 | 第128-130
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情况与主要绩效 | 第130-156
页 |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及特点 | 第130-136
页 |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 | 第130-131
页 |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 第131-136
页 |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运行 | 第136-144
页 |
(一) 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运行情况 | 第136-140
页 |
(二)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运行情况 | 第140-144
页 |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主要绩效 | 第144-156
页 |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框架和管理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 第144-148
页 |
(二) 农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 | 第148-153
页 |
(三) 农村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 第153-156
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 第156-208
页 |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性制约因素 | 第156-173
页 |
(一) 自愿参保机制难以避免参合农民的“逆向选择”难题 | 第156-159
页 |
(二) 筹资机制不完善使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缺乏可持续性保证 | 第159-167
页 |
(三) 补偿机制不合理影响了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率 | 第167-173
页 |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性制约因素 | 第173-197
页 |
(一) 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 第173-183
页 |
(二) 农民自愿参与意识淡薄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 第183-190
页 |
(三) 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不规范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 第190-197
页 |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性制约因素 | 第197-208
页 |
(一) 农民收入水平低制约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 | 第197-200
页 |
(二) 传统的家庭风险分担机制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 第200-202
页 |
(三) 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威胁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的安全 | 第202-208
页 |
第五章 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 第208-266
页 |
一、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科学设计 | 第208-223
页 |
(一) 不断探索和完善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 | 第208-218
页 |
(二) 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 第218-223
页 |
二、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体的功能和作用 | 第223-249
页 |
(一) 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 第224-237
页 |
(二) 强化农民的参与意识,努力规避参合农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第237-243
页 |
(三) 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 第243-249
页 |
三、不断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外部环境 | 第249-266
页 |
(一)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 第249-252
页 |
(二) 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 | 第252-255
页 |
(三)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第255-260
页 |
(四) 努力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 | 第260-266
页 |
结语 | 第266-271
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71-277
页 |
致谢 | 第277-278
页 |
已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 第278-279
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7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