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2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第一章 历史上国共合作概述 | 第23-30页 |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 | 第23-26页 |
第二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 | 第26-30页 |
第二章 国共合作的成因分析 | 第30-46页 |
第一节 共同的奋斗目标带来了两党合作的凝聚力 | 第31-35页 |
第二节 外界的压力与威胁提供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可能性 | 第35-40页 |
第三节 国共两党的互补促使两党必然走上合作之路 | 第40-46页 |
第三章 国共合作的动机分析 | 第46-56页 |
第一节 结束军事割据实现国家统一促使国共愿意合作北伐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促使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 第47-49页 |
第三节 为获取有利的国际力量援助,国共愿意携手合作 | 第49-56页 |
第四章 国共合作过程的行为动因分析 | 第56-109页 |
第一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两次民族命运转折 #47的关键因素 | 第56-59页 |
第二节 民众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追求是国共合作的推动因素 | 第59-64页 |
第三节 国共各自利益取向是国共合作成败趋向的根本因素 | 第64-79页 |
第四节 政治力量的对比是合作方式抉择的决定因素 | 第79-83页 |
第五节 群体规范的压力和作用是合作过程中解决两党冲突 #74加强两党合作的内在因素 | 第83-91页 |
第六节 政党的成熟度是影响合作能否得到巩固的重要因素 | 第91-97页 |
第七节 追随利益而非追随“主义”是国际力量在国共合作 #88中行为的驱动因素 | 第97-109页 |
第五章 国共合作的教训与启示 | 第109-122页 |
第一节 合则两利、分则两损是国共关系演变的直接结果 | 第109-111页 |
第二节 团结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是解决国难和民族问题 #102的唯一选择 | 第111-114页 |
第三节 必要让步,求同存异是政党合作的正确策略 | 第114-119页 |
第四节 主要矛盾变化决定了党派利益应该让位于国家和民族利益 | 第119-122页 |
第六章 对国共合作的现实思考 | 第122-146页 |
第一节 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及现状 | 第123-125页 |
第二节 国共关系重塑的必要性 | 第125-133页 |
第三节 国共关系重塑的可能性 | 第133-137页 |
第四节 重塑国共关系面临的问题和压力 | 第137-140页 |
第五节 重塑国共关系的路径和平台分析 | 第140-146页 |
结语 | 第146-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7页 |
附录 | 第157-158页 |
后记 | 第158-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