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
页 |
· 一水硬铝石和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 | 第17-23
页 |
· 一水硬铝石的晶体结构 | 第17-18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 | 第18-23
页 |
· 高岭石的晶体结构 | 第20-21
页 |
· 伊利石的晶体结构 | 第21-23
页 |
· 叶蜡石的晶体结构 | 第23
页 |
· 一水硬铝石和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电性 | 第23-27
页 |
· 一水硬铝石和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润湿性 | 第27-29
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9-30
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0-40
页 |
· 实验样品制备 | 第30
页 |
· 单矿物样品 | 第30
页 |
· 实际矿石样品 | 第30
页 |
· 实验药剂 | 第30-32
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2
页 |
· 实验研究方法 | 第32-40
页 |
第三章 一水硬铝石和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 第40-55
页 |
· 一水硬铝石的化学成分、晶体习性和晶体结构特征 | 第40-44
页 |
· 高岭石的结晶度指数、化学成分与晶体习性 | 第44-48
页 |
· 伊利石化学成分、晶体习性和晶体结构特征 | 第48-50
页 |
· 叶蜡石化学成分、晶体习性和晶体结构特征 | 第50-52
页 |
· 实际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 第52-53
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
页 |
第四章 一水硬铝石和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面断裂键性质与表面润湿性 | 第55-75
页 |
· 矿物断裂面性质与润湿性 | 第55-58
页 |
· 四种矿物的接触角 | 第55-57
页 |
· 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断裂键性质、层间静电能与润湿性 | 第57-58
页 |
· 三种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各晶面断裂键数与润湿性 | 第58-66
页 |
· 高岭石晶体单位晶面上的断裂键数 | 第58-60
页 |
· 伊利石晶体单位晶面上的断裂键数 | 第60-62
页 |
· 叶蜡石晶体单位晶面上的断裂键数 | 第62-63
页 |
· 晶体结构、润湿性与可浮性分析 | 第63-66
页 |
· 在捕收剂作用下矿物的接触角 | 第66-70
页 |
· 一水硬铝石的接触角与pH值的关系 | 第66-67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接触角与pH值的关系 | 第67-69
页 |
· 矿物的接触角与药剂浓度的关系 | 第69-70
页 |
· 在捕收剂作用下矿物表面的粘附能 | 第70-73
页 |
· 表面粘附力的测定 | 第71-72
页 |
· 表面粘附力的计算方法 | 第72
页 |
· 测试分析结果 | 第72-73
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
页 |
第五章 一水硬铝石的表面电性及浮选机理 | 第75-95
页 |
· 一水硬铝石的铝硅比与表面电性 | 第75-83
页 |
· 一水硬铝石表面荷电机理 | 第75-76
页 |
· 一水硬铝石的表面零电点的理论计算 | 第76-78
页 |
· 一水硬铝石等电点随铝硅比的变化 | 第78-81
页 |
· 一水硬铝石表面等电点的经验公式推导 | 第81-83
页 |
· 一水硬铝石的浮选与捕收剂作用机理 | 第83-89
页 |
· 一水硬铝石与阳离子捕收剂的静电作用机理 | 第83-85
页 |
· 一水硬铝石与阴离子捕收剂的静电作用机理 | 第85-88
页 |
· 一水硬铝石的浮选行为 | 第88-89
页 |
· 一水硬铝石表面性质与药剂作用 | 第89-94
页 |
· 一水硬铝石晶体单位晶面上的断裂键数 | 第89-91
页 |
· 捕收剂在一水硬铝石不同晶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91-94
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
页 |
第六章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表面电性及浮选机理 | 第95-117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电性的各向异性 | 第95-102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荷电机理 | 第95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理论零电点 | 第95-97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溶液特征 | 第97-98
页 |
· 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与表面电性的关系 | 第98-102
页 |
· 捕收剂对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表面电位的改变 | 第102-104
页 |
· 捕收剂与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的静电吸附机理 | 第104-112
页 |
· 阳离子捕收剂的吸附机理 | 第104-107
页 |
· 阴离子捕收剂的吸附机理 | 第107-112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浮选行为 | 第112-115
页 |
· 阳离子捕收剂单矿物浮选实验 | 第112-113
页 |
· 阴离子捕收剂单矿物浮选实验 | 第113-114
页 |
· 实际矿石浮选实验 | 第114-11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
页 |
第七章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晶面间相互作用与分散团聚行为 | 第117-133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晶面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 | 第117-119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晶面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 第119-123
页 |
· 一般原理 | 第119-121
页 |
· 端面与端面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 第121
页 |
· 端面与底面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 第121-123
页 |
· 底面与底面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 第123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晶体晶面间的DLVO势能曲线 | 第123-126
页 |
· 酸性介质中各晶面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3-124
页 |
· 中性介质中各晶面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4-125
页 |
· 碱性介质中各晶面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5-126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分散、团聚行为及对浮选的影响 | 第126-131
页 |
· 二八面体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分散与团聚现象 | 第126-129
页 |
· 硬质和软质高岭土的浮选行为 | 第129-131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
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33-135
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
页 |
致谢 | 第145-146
页 |
附录一、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6-147
页 |
附录二、 博士期间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进行的科研课题 | 第14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