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9
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9
页 |
· 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 第19-21
页 |
· 国内外关于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综述 | 第21-30
页 |
· 美国项目后评价状况 | 第21-24
页 |
· 加拿大项目后评价状况 | 第24-25
页 |
· 发展中国家印度项目后评价状况 | 第25
页 |
· 国际组织项目后评价发展状况 | 第25-27
页 |
· 理论研究进展 | 第27-30
页 |
· 国内项目后评价管理概况 | 第30-34
页 |
· 我国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的发展 | 第30-31
页 |
· 我国路桥投资后评价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 第31-32
页 |
· 我国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现状与特点 | 第32-34
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结构安排 | 第34-36
页 |
· 研究目标 | 第34
页 |
· 研究内容 | 第34-35
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35
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5-36
页 |
· 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 第36-38
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6
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36-38
页 |
· 小结 | 第38-39
页 |
第二章 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模式和反馈机制研究 | 第39-60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模式研究 | 第39-55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组织机构设置问题 | 第39-45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经费、时间与评价对象确定 | 第45-47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监管体系及作用研究 | 第47-53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及政策制定 | 第53-55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反馈机制研究 | 第55-58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反馈机制的作用 | 第55-56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反馈控制过程 | 第56-58
页 |
· 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反馈成果形式 | 第58
页 |
· 本章小节 | 第58-60
页 |
第三章 基于优势粗糙集的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方法 | 第60-70
页 |
· 基于优势关系的粗糙集方法 | 第61-63
页 |
· 优势关系 | 第61
页 |
· 基于优势关系的粗糙近似 | 第61-62
页 |
· 分类质量与约简 | 第62
页 |
· 偏好决策规则 | 第62-63
页 |
· 基于优势粗糙集的项目后评价 | 第63-69
页 |
· 偏好评价决策表的构建 | 第63-66
页 |
· 约简的搜寻与偏好决策规则的生成 | 第66-69
页 |
· 结束语 | 第69-70
页 |
第四章 基于语言评估模型的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 | 第70-89
页 |
· 引言 | 第70-72
页 |
· 语言判断矩阵次序一致性 | 第72-75
页 |
· 语言判断矩阵次序一致性检验方法 | 第72-74
页 |
· 语言判断矩阵次序一致性改进方法 | 第74-75
页 |
· 语言判断矩阵满意一致性 | 第75-79
页 |
· 语言判断矩阵满意一致性检定义 | 第75-76
页 |
· 语言判断矩阵满意一致性改进方法 | 第76-79
页 |
· 语言判断矩阵的权重求解方法研究 | 第79-80
页 |
· 语言评价信息的LOWA 集结算法 | 第80-81
页 |
· 案例研究 | 第81-88
页 |
· 评价指标体系 | 第81-84
页 |
· 评价数据及评估结果分析 | 第84-88
页 |
· 结论 | 第88-89
页 |
第五章 路桥投资项目过程的灰色“追溯”网络评价与分析模型 | 第89-119
页 |
· 引言 | 第89-90
页 |
· 项目过程的灰色“追溯”网络评价与分析的方法 | 第90-92
页 |
· 项目过程的灰色“追溯”网络评价与分析模型构建 | 第92-98
页 |
· 基于灰参数的项目过程灰色“追溯”肯定型网络模型算法 | 第98-102
页 |
· 节点时间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 第99-100
页 |
· 作业时间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 第100
页 |
· 灰色关键路线 | 第100-102
页 |
· 案例研究 | 第102
页 |
· 项目过程的灰色“追溯”GERT 网络模型的解析算法 | 第102-119
页 |
· 串联结构 | 第103-104
页 |
· 并联结构 | 第104-105
页 |
· 自环结构 | 第105-107
页 |
· 灰色“追溯”GERT 网络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107-114
页 |
· 案例研究 | 第114-119
页 |
第六章 路桥投资项目过程的灰色“追溯”网络评价与分析 | 第119-145
页 |
· 项目过程灰色“追溯”网络的事件后评价 | 第119-123
页 |
· 项目过程灰色“追溯”网络的事件后评价的范围 | 第123-139
页 |
· 前期管理评价 | 第123-125
页 |
· 建设期管理评价 | 第125-128
页 |
· 试运营评价 | 第128-129
页 |
· 技术评价 | 第129-130
页 |
· 消防系统评价 | 第130-131
页 |
· 项目建设质量评价 | 第131-133
页 |
· 卫生安全评价 | 第133-134
页 |
· 环境保护评价 | 第134-136
页 |
· 档案评价 | 第136-138
页 |
· 设计及概算控制评价 | 第138-139
页 |
· 南京二桥项目过程的灰色“追溯”网络评价与分析案例研究 | 第139-145
页 |
·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1)网络“追溯”评价与分析 | 第139-140
页 |
· 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阶段(2)网络“追溯”评价与分析 | 第140-142
页 |
· 主体工程建设、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阶段(3)网络“追溯”评价与分析 | 第142-143
页 |
· 竣工与验收阶段(4)网络“追溯”评价与分析 | 第143-144
页 |
· 项目过程的总体评价与分析 | 第144-145
页 |
第七章 基于小样本的路桥投资项目后评价流量预测方法-以南京二桥为例 | 第145-164
页 |
· 南京二桥项目建设概况 | 第145
页 |
· 南京二桥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总体思路 | 第145-148
页 |
· 南京二桥交通量预测思路 | 第145-147
页 |
· 江苏省长江及其各长江区段过江设施交通量预测思路 | 第147-148
页 |
· 南京二桥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与分析 | 第148-163
页 |
· 江苏省长江及其各长江区段过江交通量预测 | 第148-155
页 |
· 南京二桥交通流量预测分析 | 第155-163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3-164
页 |
第八章 南京长江二桥投资项目后评价实证分析 | 第164-195
页 |
· 南京二桥项目后评价概述 | 第164-165
页 |
· 南京长江二桥建设项目后评价分析 | 第165-192
页 |
· 南京长江二桥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 | 第165-172
页 |
· 南京二桥建设项目财务和经济后评价 | 第172-180
页 |
· 南京二桥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后评价 | 第180-186
页 |
· 南京二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第186-188
页 |
· 南京长江二桥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后评价 | 第188-192
页 |
· 南京二桥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192-195
页 |
· 南京二桥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 第192-193
页 |
· 南京二桥建设项目的若干建议 | 第193-195
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95-198
页 |
· 论文的总结 | 第195-196
页 |
· 研究展望 | 第196-198
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03
页 |
致谢 | 第203-204
页 |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04-20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