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数术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术数基本内容 | 第11-17页 | 1 阴阳学说 | 第11页 | 2 五行学说 | 第11-12页 | 3 运气学说 | 第12-13页 | 4 气化理论 | 第13-14页 | 5 河洛、八卦理论 | 第14-17页 | 第二部分 术数与脉法 | 第17-24页 | 1 脉法始于阴阳五行 | 第17页 | 2 推脉象演变与阴阳偏盛 | 第17-19页 | · 依据阴阳偏盛,以脉诊气血脏腑表里 | 第17-18页 | · 阴阳盛衰致六气终始、五运更替、物候变化、脉象动作 | 第18页 | · 阴阳之术的直接目的:辨残贼之脉 | 第18-19页 | 3 辨脉与五行生克 | 第19-20页 | · 相乘与纵横、顺逆 | 第19页 | · 五方之脉及生克举隅 | 第19-20页 | 4 阴阳数理是辨脉的基本思维依据 | 第20-24页 | · 以脉释证 | 第20-21页 | · 依脉决生死 | 第21页 | · 脉学合理性的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 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兽医脉学是否也独取寸口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术数与证候 | 第24-35页 | 1 六经病 | 第24-27页 | · 天有六气,病分六经 | 第24页 | · 六经病传变 | 第24-25页 | · 六经病划分及传变的术数依据 | 第25-27页 | 2 证候 | 第27-32页 | · 证候的概念 | 第27-28页 | · 证候的分类 | 第28-30页 | · 证候的术数基础 | 第30-32页 | 3 证候的变化 | 第32-33页 | · 证候变化的判定 | 第32页 | · 证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 第32页 | · 证候变化的数理基础 | 第32-33页 | 4 证候与治疗 | 第33-35页 | · 证候数理分析流程 | 第33页 | · 治法的确立 | 第33-34页 | · 证候与治法在数理上一致 | 第34-35页 | 第四部分 术数与方药 | 第35-46页 | 1 药物的功效与其性味 | 第35-36页 | · 从《胎胪药录》说起 | 第35页 | · 对证候的治疗首先取决于功效,其次才是性味 | 第35-36页 | 2 药物、剂量的关系 | 第36-46页 | · 药量的多少与药物的种类相关 | 第36-43页 | · 药物种类与药量的组合决定了方剂的功效 | 第43-45页 | · 术数是认识辨证与经方联系的秘密武器 | 第45-46页 | 第五部分 术数与其他 | 第46-53页 | 1 术数与其他诊法 | 第46-48页 | · 色诊 | 第46-47页 | · 闻诊 | 第47-48页 | · 问诊 | 第48页 | 2 六经病欲解时的分析 | 第48-50页 | ·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 第48页 | ·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 | 第48-49页 | ·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 第49页 | ·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 第49页 | ·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 第49-50页 | ·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 第50页 | 3 药物煎煮用水 | 第50-53页 | · 浆水 | 第50页 | · 潦水 | 第50页 | · 甘澜水 | 第50-51页 | · 泉水 | 第51页 | · 麻沸汤 | 第51页 | · 井花水 | 第51页 | · 东流水 | 第51-52页 | · 暖水 | 第52页 | · 普通凉水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1 结论 | 第53页 | 2 创新点 | 第53页 | 3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