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1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膜分离技术概论 | 第16-18页 |
1.2.1 分离膜定义和分类 | 第16-17页 |
1.2.2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7-18页 |
1.3 超滤膜分离技术 | 第18-24页 |
1.3.1 超滤膜分离原理 | 第18-19页 |
1.3.2 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1.3.3 超滤膜孔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1.3.3.1 铸膜液温度 | 第20页 |
1.3.3.2 聚合物种类和浓度 | 第20页 |
1.3.3.3 添加剂种类和浓度 | 第20-21页 |
1.3.3.4 溶剂与非溶剂的选择 | 第21页 |
1.3.3.5 凝固浴温度和组成 | 第21页 |
1.3.4 超滤膜性能 | 第21-23页 |
1.3.4.1 渗透性和选择性 | 第22页 |
1.3.4.2 抗污染能力 | 第22-23页 |
1.3.5 膜材料 | 第23-24页 |
1.3.6 超滤膜面临的问题 | 第24页 |
1.4 超滤膜的改性研究 | 第24-38页 |
1.4.1 共混改性 | 第25-31页 |
1.4.1.1 共混纳米粒子 | 第25-29页 |
1.4.1.2 共混亲水性聚合物 | 第29-31页 |
1.4.2 本体改性 | 第31-34页 |
1.4.3 表面改性 | 第34-38页 |
1.4.3.1 直接涂覆 | 第34-36页 |
1.4.3.2 真空抽滤 | 第36-37页 |
1.4.3.3 接枝改性 | 第37-38页 |
1.5 聚芳醚类材料 | 第38-40页 |
1.6 论文设计思想 | 第40-4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1-49页 |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41-43页 |
2.2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43-45页 |
2.2.1 凝胶渗透色谱(GPC) | 第43页 |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43页 |
2.2.3 核磁共振波谱测试(NMR) | 第43页 |
2.2.4 热失重分析(TGA) | 第43页 |
2.2.5 机械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第44页 |
2.2.7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UV-vis) | 第44页 |
2.2.8 总有机碳分析(TOC) | 第44页 |
2.2.9 水接触角测试(WCA) | 第44页 |
2.2.10 Zeta电位测试 | 第44页 |
2.2.11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AFM) | 第44页 |
2.2.12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 第44-45页 |
2.2.1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45页 |
2.2.14 体积孔隙率(ε)和平均孔径(r_m)的测定 | 第45页 |
2.3 超滤循环实验 | 第45-49页 |
第三章 两性离子碳纳米管/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9-61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合成与制备 | 第50-51页 |
3.2.1 两性离子碳纳米管的合成 | 第50页 |
3.2.2 两性离子碳纳米管/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制备 | 第50-5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3.3.1 两性离子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51-53页 |
3.3.2 两性离子碳纳米管/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表征 | 第53-57页 |
3.3.2.1 膜表面亲水性 | 第53-54页 |
3.3.2.2 膜表面静态蛋白质吸附实验 | 第54-55页 |
3.3.2.3 膜形貌 | 第55-56页 |
3.3.2.4 膜孔隙率和平均孔径 | 第56-57页 |
3.3.3 两性离子碳纳米管/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性能研究 | 第57-60页 |
3.3.3.1 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 | 第57-58页 |
3.3.3.2 膜的抗污染性能 | 第58-59页 |
3.3.3.3 膜的长久性 | 第59-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1-75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合成与制备 | 第62-64页 |
4.2.1 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的合成 | 第62-63页 |
4.2.2 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制备 | 第63-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4.3.1 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64-67页 |
4.3.1.1 碳纳米管的表面性质 | 第64-66页 |
4.3.1.2 碳纳米管的形貌 | 第66-67页 |
4.3.1.3 碳纳米管的分散性 | 第67页 |
4.3.2 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表征 | 第67-70页 |
4.3.2.1 膜表面亲水性 | 第67-68页 |
4.3.2.2 膜形貌,膜孔隙率和孔径 | 第68-70页 |
4.3.3 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性能研究 | 第70-73页 |
4.3.3.1 膜渗透性和截留率 | 第70-71页 |
4.3.3.2 膜抗污染性 | 第71-72页 |
4.3.3.3 膜过滤通量-时间曲线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磺化聚醚醚酮/交联聚砜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75-95页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5.2 合成与制备 | 第76-79页 |
5.2.1 磺化聚醚醚酮的合成 | 第76页 |
5.2.2 叔胺聚砜的合成 | 第76-78页 |
5.2.2.1 2,2-二甲基胺亚甲基-4,4-双酚A的合成 | 第76-77页 |
5.2.2.2 叔胺聚砜共聚物的合成 | 第77-78页 |
5.2.3 磺化聚醚醚酮/交联聚砜复合超滤膜的制备 | 第78-7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9-94页 |
5.3.1 功能化单体与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9-83页 |
5.3.2 聚合物和复合膜的热稳定性 | 第83-84页 |
5.3.3 膜的亲水性 | 第84-85页 |
5.3.4 膜形貌 | 第85-86页 |
5.3.5 膜的孔隙率、孔径和孔径分布 | 第86-88页 |
5.3.6 膜的表面粗糙度 | 第88-89页 |
5.3.7 膜的水吸附和溶胀行为 | 第89-90页 |
5.3.8 膜的机械性能 | 第90-91页 |
5.3.9 膜的超滤性能 | 第91-94页 |
5.3.9.1 膜的渗透性 | 第91-92页 |
5.3.9.2 膜的抗污染性 | 第92-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聚合物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95-113页 |
6.1 引言 | 第95-96页 |
6.2 合成与制备 | 第96-98页 |
6.2.1 高磺化度SPEEK的合成 | 第96页 |
6.2.2 聚合物纳米粒子/聚醚砜复合超滤膜的制备 | 第96-9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1页 |
6.3.1 膜的表面性质 | 第98-99页 |
6.3.2 纳米粒子和膜的形貌 | 第99-103页 |
6.3.3 膜的机械性能 | 第103页 |
6.3.4 膜的分子量切割(MWCO)和孔径分布 | 第103-105页 |
6.3.5 膜渗透性,截留率和抗污染性 | 第105-107页 |
6.3.6 聚合物纳米粒子和复合膜的稳定性 | 第107-108页 |
6.3.7 不同分子量PEI对纳米粒子尺寸及膜性能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3-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作者简历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