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研究 |
论文目录 | | 导言 | 第13-16
页 | 第一章 风险投资概述 | 第16-39
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的历史沿革 | 第16-24
页 | 一、 主要西方国家风险投资概况 | 第16-22
页 | 二、 我国的风险投资 | 第22-24
页 | 第二节 风险投资产生的社会基础 | 第24-27
页 | 一、 技术创新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24-25
页 | 二、 科技研究与开发模式的变革 | 第25
页 | 三、 证券市场的变革 | 第25-26
页 | 四、 政府的参与和政策法规扶持 | 第26-27
页 | 五、 冒险和创新的文化氛围 | 第27
页 | 第三节 风险投资的概念剖析 | 第27-36
页 | 一、 风险投资的内涵 | 第27-30
页 | 二、 风险投资的外延 | 第30-31
页 | 三、 风险投资的特征 | 第31-36
页 | 第四节 风险投资的意义 | 第36-39
页 | 一、 风险投资是推动知识经济的重要力量 | 第36-37
页 | 二、 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促进力量 | 第37
页 | 三、 风险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 第37-38
页 | 四、 风险投资为证券市场提供上市企业资源 | 第38
页 | 五、 风险投资促进法律制度创新 | 第38-39
页 | 第二章 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基础理论 | 第39-51
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法律制度概述 | 第39-42
页 | 一、 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39-41
页 | 二、 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特征 | 第41
页 | 三、 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价值 | 第41-42
页 | 第二节 风险投资法律关系 | 第42-45
页 | 一、 风险投资法律关系的概念 | 第43
页 | 二、 风险投资法律关系的构成 | 第43-45
页 | 第三节 风险投资者与风险投资机构结合模式的法律分析 | 第45-48
页 | 一、 有限合伙模式 | 第45-46
页 | 二、 公司模式 | 第46-47
页 | 三、 委托管理模式 | 第47
页 | 四、 信托模式 | 第47-48
页 | 第四节 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体系 | 第48-51
页 | 一、 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体系的概念 | 第48-49
页 | 二、 风险投资法律体系的构成 | 第49-51
页 | 第三章 风险投资主体法律制度 | 第51-67
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者 | 第51-55
页 | 一、 风险投资者的概念 | 第51-52
页 | 二、 风险投资者的地位 | 第52
页 | 三、 风险投资者的资格 | 第52-53
页 | 四、 风险投资者的范围 | 第53-55
页 | 第二节 风险企业家与风险企业 | 第55-60
页 | 一、 风险企业家与风险企业的概念 | 第55-57
页 | 二、 风险企业家与风险企业的关系 | 第57
页 | 三、 风险企业的种类 | 第57-58
页 | 四、 风险企业的组织形式 | 第58-60
页 | 第三节 风险投资机构 | 第60-67
页 | 一、 风险投资机构的概念 | 第60
页 | 二、 风险投资机构的类型 | 第60-67
页 | 第四章 风险投资有限合伙法律制度 | 第67-89
页 | 第一节 有限合伙 | 第67-71
页 | 一、 有限合伙的起源 | 第67-68
页 | 二、 有限合伙的概念 | 第68
页 | 三、 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68-71
页 | 第二节 风险投资有限合伙 | 第71-85
页 | 一、 有限合伙是风险投资的典型组织形式 | 第71-73
页 | 二、 风险投资有限合伙的概念与特征 | 第73-74
页 | 三、 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基金的募集 | 第74-78
页 | 四、 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协议 | 第78-85
页 | 五、 对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协议的评析 | 第85
页 | 第三节 我国引入风险投资有限合伙的探讨 | 第85-89
页 | 一、 我国引入风险投资有限合伙的必要性 | 第85-86
页 | 二、 我国引入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在法律上的可行性 | 第86-89
页 | 第五章 风险投资契约法律制度 | 第89-114
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计划书 | 第89-91
页 | 一、 风险投资计划书的概念 | 第89
页 | 二、 风险投资计划书的内容 | 第89-91
页 | 三、 风险投资计划书的法律性质 | 第91
页 | 第二节 投资条款清单 | 第91-93
页 | 一、 投资条款清单的概念 | 第91-92
页 | 二、 投资条款清单的内容 | 第92
页 | 三、 投资条款清单的性质与作用 | 第92-93
页 | 第三节 股票购买协议 | 第93-100
页 | 一、 股票购买协议的概念 | 第94
页 | 二、 股票购买协议的内容 | 第94-100
页 | 三、 投资交易说明条款 | 第100
页 | 四、 股票购买协议的法律效力 | 第100
页 | 第四节 股东协议 | 第100-103
页 | 一、 股东协议的概念 | 第101
页 | 二、 股东协议的内容 | 第101-103
页 | 第五节 雇佣协议 | 第103-106
页 | 一、 雇佣协议的概念 | 第103
页 | 二、 雇佣协议的内容 | 第103-106
页 | 第六节 风险投资契约中金融工具的选择 | 第106-114
页 | 一、 普通股 | 第107
页 | 二、 优先股 | 第107-109
页 | 三、 附有认股权的股票和认股权证 | 第109-110
页 | 四、 可转换债券 | 第110-111
页 | 五、 风险投资金融工具安排实例 | 第111-112
页 | 六、 我国风险投资融资工具安排中的法律问题与完善对策 | 第112-114
页 | 第六章 风险投资退出法律制度 | 第114-133
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退出概述 | 第114-116
页 | 一、 风险投资退出的意义 | 第114-115
页 | 二、 风险投资退出的契约安排和退出方式 | 第115-116
页 | 第二节 首次公开上市(IPO) | 第116-123
页 | 一、 IPO的背景 | 第116
页 | 二、 风险企业的上市条件 | 第116-118
页 | 三、 公开发行程序 | 第118
页 | 四、 风险企业上市的利弊 | 第118-119
页 | 五、 美国风险企业公开上市的几个法律问题 | 第119-122
页 | 六、 我国风险企业首次公开上市问题探讨 | 第122-123
页 | 第三节 出售 | 第123-125
页 | 一、 概述 | 第123-124
页 | 二、 整体出售 | 第124-125
页 | 三、 第二期出售 | 第125
页 | 第四节 股份回购 | 第125-131
页 | 一、 股份回购的概念与作用 | 第126-127
页 | 二、 作为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股份回购 | 第127-128
页 | 三、 股份回购的立法规制 | 第128-129
页 | 四、 我国采用股份回购方式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及解决途径 | 第129-131
页 | 第五节 清算 | 第131-133
页 | 一、 解散清算 | 第131
页 | 二、 破产清算 | 第131-132
页 | 三、 清算程序 | 第132-133
页 | 第七章 风险投资政府扶植法律制度 | 第133-146
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中政府的扶植作用 | 第133-137
页 | 一、 风险投资中政府扶植的必要性 | 第133-136
页 | 二、 政府对风险投资扶植的可能性 | 第136-137
页 | 第二节 外国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植措施 | 第137-141
页 | 一、 风险投资政府扶植模式 | 第137-138
页 | 二、 政府扶植的主要措施 | 第138-141
页 | 第三节 我国风险投资政府扶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141-146
页 | 一、 我国风险投资政府扶植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143
页 | 二、 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政府扶植模式的选择 | 第143-144
页 | 三、 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政府扶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 第144-146
页 | 第八章 风险投资监管法律制度 | 第146-157
页 | 第一节 风险投资监管概述 | 第146-148
页 | 一、 风险投资监管的概念 | 第146
页 | 二、 风险投资监管的原则 | 第146-147
页 | 三、 风险投资监管的意义 | 第147-148
页 | 第二节 风险投资监管体制 | 第148-154
页 | 一、 风险投资监管机构 | 第149-150
页 | 二、 风险投资协会的自律监管 | 第150-152
页 | 三、 我国风险投资监管体制的选择 | 第152-154
页 | 第三节 风险投资监管内容 | 第154-157
页 | 一、 市场准入 | 第154-156
页 | 二、 风险投资基金募集资金范围与投向的限制 | 第156
页 | 三、 防范和化解风险投资中风险的措施 | 第156-157
页 | 结束语 | 第157-158
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158-163
页 | 后记 | 第163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