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
页 |
§1.1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发展概况 | 第12-14
页 |
§1.2 自蔓延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4-19
页 |
1.2.1 燃烧合成热力学 | 第14-16
页 |
1.2.2 燃烧合成动力学 | 第16-18
页 |
1.2.3 燃烧合成理论 | 第18-19
页 |
§1.3 自蔓延技术的应用 | 第19-22
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3
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7
页 |
第二章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陶瓷内衬金属管 | 第27-55
页 |
§2.1 引言 | 第27-28
页 |
§2.2 自蔓延制备陶瓷内衬金属管原理 | 第28-32
页 |
2.2.1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28-32
页 |
§2.3 陶瓷内衬层的微观组织 | 第32-45
页 |
2.3.1 无添加剂时内衬层的微观组织 | 第32-35
页 |
2.3.2 Al_2O_3做添加剂时内衬层的微观组织 | 第35-38
页 |
2.3.3 SiO_2做添加剂陶瓷内衬层的微观组织 | 第38-41
页 |
2.3.4 ABNS做添加剂陶瓷内衬层的微观组织 | 第41-45
页 |
§2.4 复合金属管的耐热冲击性 | 第45-46
页 |
§2.5 内衬层显微硬度的测定 | 第46-47
页 |
§2.6 复合管金属管的抗压溃性和抗剪切性 | 第47-53
页 |
2.6.1 复合管金属管的抗压溃性 | 第47-48
页 |
2.6.2 复合管金属管的抗剪切性 | 第48-53
页 |
§2.7 结语 | 第53
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
页 |
第三章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泡沫陶瓷材料 | 第55-81
页 |
§3.1 引言 | 第55-56
页 |
§3.2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56-60
页 |
3.2.1 基本原理 | 第56-57
页 |
3.2.2. 绝热温度的理论计算 | 第57-58
页 |
3.2.3 实验方法及内容 | 第58-59
页 |
3.2.4 分析测试方法 | 第59-60
页 |
§3.3 (Al_2O_3+TiB_2)泡沫陶瓷的实验结果 | 第60-70
页 |
3.3.1 燃烧温度与燃烧波速的测定 | 第60-61
页 |
3.3.2 预热温度对泡沫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1-65
页 |
3.3.3 球磨混合时间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5-68
页 |
3.3.4 反应物成分变化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 第68-70
页 |
§3.4 (Al_2O_3+2Cr)泡沫陶瓷的实验结果 | 第70-73
页 |
3.4.1 (Al_2O_3+2Cr)液相量的理论计算 | 第70-71
页 |
3.4.2 不同Al_2O_3加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1-73
页 |
§3.5 Ti和SiO_2对(Al_2O_3+TiB_2)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3-79
页 |
3.5.1 加入Ti和SiO_2时(Al_2O_3+TiB_2)体系的热力学计算 | 第73-75
页 |
3.5.2 加入Ti和SiO_2时体系的实测反应温度和反应速度 | 第75-77
页 |
3.5.3 Ti和SiO_2加入量对泡沫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7-79
页 |
§3.6 结语 | 第79-80
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1
页 |
第四章 自蔓延制备(Al_2O_3+TiB_2)-xAl梯度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81-102
页 |
§4.1 引言 | 第81-82
页 |
§4.2 材料制备原理及热力学计算 | 第82-86
页 |
4.2.1 FGM制备的设计思路和制备原理 | 第82
页 |
4.2.2 FGM制备过程的温度计算与成分设计 | 第82-86
页 |
§4.3 (Al_2O_3+TiB_2)复合陶瓷的制备及其与Al连接的研究 | 第86-95
页 |
4.3.1 实验方法及内容 | 第86-87
页 |
4.3.2 (Al_2O_3+TiB_2)复合陶瓷的制备结果 | 第87-88
页 |
4.3.3 反应温度及反应速度与Al含量的关系 | 第88-90
页 |
4.3.4 (Al_20O_+TiB_2)/Al体系与Al连接的研究 | 第90-95
页 |
§4.4 自蔓延制备(Al_2O_3+TiB_2)-xAl梯度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95-99
页 |
4.4.1 实验方法及成分和温度的设计 | 第95-96
页 |
4.4.2 (Al_2O_3+TiB_2)-xAl梯度复合材的宏观组织形貌 | 第96-98
页 |
4.4.3 (Al_2O_3+TiB_2)-xAl梯度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 第98-99
页 |
§4.5 结语 | 第99
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
页 |
第五章 激光辅助自蔓延金属表面陶瓷涂层的研究 | 第102-128
页 |
§5.1 激光涂覆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2-103
页 |
5.1.1 激光涂覆技术的现状 | 第102-103
页 |
5.1.2 激光涂覆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103
页 |
§5.2 激光辅助自蔓延金属表面陶瓷涂层技术 | 第103-105
页 |
5.2.1 自蔓延在金属表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3-104
页 |
5.2.2 激光辅助自蔓延金属表面陶瓷涂层技术 | 第104
页 |
5.2.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04-105
页 |
5.2.4 本章主要内容 | 第105
页 |
§5.3 涂层成分及激光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105-107
页 |
5.3.1 涂层成分的选择 | 第105-106
页 |
5.3.2 激光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106-107
页 |
5.3.3 基体材料的选择 | 第107
页 |
§5.4 金属表面陶瓷涂层的宏观质量 | 第107-109
页 |
§5.5 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分析 | 第109-122
页 |
5.5.1 不锈钢基体表面涂层显微结构 | 第109-111
页 |
5.5.2 铸铁基体表面涂层显微结构 | 第111-114
页 |
5.5.3 AlTi合金基体表面涂层显微结构 | 第114-115
页 |
5.5.4 碳钢基体表面涂层显微结构 | 第115-122
页 |
§5.6 陶瓷涂层的显微硬度测定 | 第122-124
页 |
§5.7 结语 | 第124-125
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8
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28-129
页 |
附件一: 作者研究论文期间发表的专利及论文 | 第129-130
页 |
附件二: 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 | 第130-132
页 |
致谢 | 第13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