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1 前言 | 第16-17
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
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18
页 |
2.2 土培试验方法 | 第18-19
页 |
2.2.1 土培试验本底土壤的基本性状 | 第18
页 |
2.2.2 各处理肥料配比方案 | 第18
页 |
2.2.3 装盆、定植和管理 | 第18-19
页 |
2.2.4 土培试验条件及培养时间 | 第19
页 |
2.2.5 收获和采样 | 第19
页 |
2.3 营养液培养试验方法 | 第19-20
页 |
2.3.1 营养液配方及各处理 P浓度 | 第19-20
页 |
2.3.2 培养过程及管理 | 第20
页 |
2.3.3 收获及样品采集 | 第20
页 |
2.4 根系动力参数测定方法 | 第20-21
页 |
2.4.1 培养阶段 | 第20-21
页 |
2.4.2 吸收试验阶段 | 第21
页 |
2.5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1-22
页 |
3 磷素对杨树无性系的生长效应 | 第22-37
页 |
3.1 土培试验中磷素对杨树的生长效应 | 第23-32
页 |
3.1.1 磷素对杨树无性系生长效应参数的确定 | 第25-26
页 |
3.1.2 无性系地上部分生物t对磷的反应及最佳磷处理(磷充足)标准 | 第26-27
页 |
3.1.3 N、K的效应和磷唯一胁迫源的确定 | 第27-32
页 |
3.2 营养液培养试验中磷素对杨树的生长效应 | 第32-37
页 |
3.2.1 磷素对无性系生长效应参数的确定 | 第33
页 |
3.2.2 无性系地上部分生物量对磷的反应及最佳磷处理标准 | 第33-34
页 |
3.2.3 N、K的效应和磷唯一胁迫源的确定 | 第34-37
页 |
4 杨树无性系间磷营养效率的差异 | 第37-48
页 |
4.1 土培试验中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的差异 | 第38-44
页 |
4.1.1 直观分析 | 第38-40
页 |
4.1.2 统计分析 | 第40-43
页 |
4.1.3 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43-44
页 |
4.2 营养液培养试验中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差异 | 第44-48
页 |
4.2.1 直观分析 | 第44-45
页 |
4.2.2 统计分析 | 第45-47
页 |
4.2.3 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47-48
页 |
5 根际pH值的变化及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与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 | 第48-55
页 |
5.1 杨树无性系的根际pH值变化 | 第48-52
页 |
5.1.1 -P处理条件下根际pH值变化 | 第48-49
页 |
5.1.2 +P处理条件下根际pH值的变化 | 第49-50
页 |
5.1.3 磷营养效率高效型无性系根际酸化的专一性反应机理 | 第50-52
页 |
5.2 无性系的根际酸化作用与根际磷营养活化作用 | 第52-54
页 |
5.2.1 -P处理条件下无性系根际有效磷的变化 | 第52-53
页 |
5.2.2 +P处理条件下根际有效磷的变化 | 第53-54
页 |
5.3 无性系根际pH值变化对根际有效磷的影响 | 第54-55
页 |
6 根/冠比及吸磷量与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 | 第55-61
页 |
6.1 杨树无性系根/冠比的比较 | 第56-59
页 |
6.1.1 土培试验中杨树无性系的根/冠比 | 第56-58
页 |
6.1.2 水培试验中杨树无性系的根/冠比 | 第58-59
页 |
6.2 杨树无性系在缺磷胁迫下吸磷量的差异 | 第59-61
页 |
7 根系吸收H_2PO_4动力学特性与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 | 第61-71
页 |
7.1 杨树无性系根系对H_2PO_4~-的吸收能力 | 第62-64
页 |
7.1.1 -P处理条件下无性系对H_2PO_4~-的吸收动态 | 第62-64
页 |
7.1.2 +P处理条件下无性系对H_1PO_4~-的吸收动态 | 第64
页 |
7.1.3 磷营养状况对无性系根系吸收H_2PO_4~-动态的影响 | 第64
页 |
7.2 杨树无性系根系对H_2PO_4~-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 第64-71
页 |
7.2.1 无性系吸收动力学参数 | 第64-68
页 |
7.2.2 无性系根系吸收动力学特性的差异 | 第68-71
页 |
8 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与磷素利用效率 | 第71-74
页 |
8.1 土培试验杨树无性系磷素利用效率 | 第71-73
页 |
8.1.1 +P处理条件下无性系的磷素利用效率比较 | 第71-72
页 |
8.1.2 -P处理下无性系的磷素利用效率比较 | 第72
页 |
8.1.3 无性系磷素利用效率对低磷逆境适应能力 | 第72-73
页 |
8.2 水培试验杨树无性系的磷素利用效率 | 第73-74
页 |
8.2.1 +P处理条件下无性系磷素利用效率的比较 | 第73
页 |
8.2.2 -P处理条件下无性系磷素利用效率的比较 | 第73
页 |
8.2.3 无性系的磷素利用效率对低磷逆境的适应能力 | 第73-74
页 |
9 结论 | 第74-77
页 |
10 讨论 | 第77-79
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