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0-12
页 |
Abstract | 第12-14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
页 |
· 光学干涉计量技术 | 第15-19
页 |
· 激光外差干涉仪 | 第15-17
页 |
· 多波长绝对距离干涉测量 | 第17-19
页 |
· 多波长绝对距离干涉计量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 | 第19-26
页 |
· 国外多波长绝对距离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 | 第19-22
页 |
· 国内多波长绝对距离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 | 第22-26
页 |
· 发展趋势分析 | 第26
页 |
· 绝对距离干涉系统的光源选择 | 第26-30
页 |
· He-Ne 激光器 | 第26-28
页 |
· He-Xe 激光器 | 第28-29
页 |
· CO_2 激光器 | 第29
页 |
· 半导体激光器 | 第29-30
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目标 | 第30-31
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31-33
页 |
第二章 633nm 波段双线三频He-Ne 激光合成波干涉测量方案的理论分析 | 第33-44
页 |
· 合成波长的构成 | 第34-36
页 |
· 合成波干涉测量的级间过渡条件和逐级精化理论 | 第36-39
页 |
· He-Ne 激光双线三频测量方案 | 第39-43
页 |
· 只用双纵模拍频构成合成波长测量的方案分析 | 第39-41
页 |
· 双线三频构成两级合成波长测量的方案分析 | 第41-43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
页 |
第三章 内置F-P 标准具产生629nm 波长的He-Ne 激光器 | 第44-74
页 |
· 633nm 波段He-Ne 激光器内实现629nm 波长振荡的难 | 第44-46
页 |
· 现有谱线选择方案分析 | 第46-48
页 |
· 用F-P 标准具法选择谱线的理论分析 | 第48-51
页 |
· F-P 标准具各参数选择 | 第51-55
页 |
· F-P 标准具长度的选择 | 第51-53
页 |
· F-P 标准具反射率的选择 | 第53-55
页 |
· 用高斯光束法分析F-P 标准具的透射特性 | 第55-61
页 |
· F-P 标准具的损耗分析 | 第55-57
页 |
· 用高斯光束模型作仿真计算 | 第57-61
页 |
· 激光器设计与参数选取 | 第61-64
页 |
· 腔结构的设计 | 第61
页 |
· F-P 标准具的调节机构 | 第61-62
页 |
· 放电电流的选取 | 第62-63
页 |
· 光学元件的选取 | 第63-64
页 |
· 内置F-P 标准具629nm He-Ne 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64-68
页 |
· 629nm 和633nm 两波长的认定与输出功率测 | 第64-65
页 |
· 629nm 和633nm 两谱线的振荡模 | 第65-67
页 |
· F-P 标准具的调节机构裕度实验 | 第67-68
页 |
· 629nm 波长He-Ne 激光器的稳频 | 第68-72
页 |
· 小抖动稳频原理 | 第68-70
页 |
· 频率稳定性的测量 | 第70-72
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
页 |
第四章 双纵模He-Ne 激光器 | 第74-87
页 |
· 双纵模He-Ne 激光器特性及稳频原理 | 第74-79
页 |
· 双纵模激光器中的模式特性分析 | 第74-78
页 |
· 等光强法双纵模稳频 | 第78-79
页 |
· 双纵模He-Ne 激光器拍频不确定度的理论分析 | 第79-83
页 |
· 理论分析 | 第80
页 |
· 考虑了模牵引效应后拍频公式的修正 | 第80-83
页 |
· 稳频实验结果 | 第83-8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
页 |
第五章 绝对距离干涉测量实验 | 第87-108
页 |
· 采用117μm 合成波长的干涉仪设计方案 | 第87-94
页 |
· 超外差干涉法 | 第87-91
页 |
· 信号的混频滤波 | 第91-92
页 |
· 用数字相敏解调算法测量相位 | 第92
页 |
· 相位测量实验 | 第92-94
页 |
· 用117 μm 合成波长作绝对距离测量实验 | 第94-97
页 |
· 动态位移测量 | 第95-96
页 |
· 静态稳定度测量 | 第96-97
页 |
· 各种误差因素 | 第97-103
页 |
· 合成波长不确定性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 第98-99
页 |
· 测相电路带来的误差 | 第99-100
页 |
· 大气折射率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 | 第100-103
页 |
· 双纵模He-Ne 激光绝对距离测量实验与分析 | 第103-106
页 |
· 双纵模绝对距离测量实验 | 第103-105
页 |
· 误差分析 | 第105-106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
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
页 |
致谢 | 第111-112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
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