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3
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9
页 |
· 水牛乳的研究进展 | 第13-16
页 |
· 水牛乳的特点及优势 | 第13-14
页 |
· 水牛乳业发展概况 | 第14-15
页 |
· 水牛乳的过敏问题 | 第15-16
页 |
· 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 第16-27
页 |
· 表位的免疫学意义 | 第16
页 |
· 牛乳过敏原表位研究概况 | 第16-24
页 |
· 牛乳过敏原线性表位序列位置的特异性以及构象型表位对比 | 第24-26
页 |
· 牛乳过敏原表位定位及应用 | 第26-27
页 |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7-29
页 |
第二章 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29-43
页 |
· 引言 | 第29
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29-32
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29-30
页 |
· 仪器 | 第30
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30-32
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5
页 |
· 水牛乳的预处理 | 第32
页 |
· 除酪蛋白 | 第32
页 |
· 超滤 | 第32
页 |
· 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分离 | 第32-33
页 |
· 分离蛋白的纯度检测 | 第33-34
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4-35
页 |
· 质谱鉴定 | 第35
页 |
· 结果 | 第35-40
页 |
·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水牛乳β-乳球蛋白 | 第35-37
页 |
· 凝胶层析分离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结果 | 第37-38
页 |
· 蛋白分离过程中样品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8-39
页 |
· 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层析分离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得率 | 第39-40
页 |
· 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鉴定结果 | 第40
页 |
· 讨论 | 第40-42
页 |
· 层析纯化分离目的蛋白 | 第40-41
页 |
· 关于SDS-PAGE、IEF-PAGE检测蛋白的纯度 | 第41-42
页 |
· 小结 | 第42-43
页 |
第三章 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评估和特异性抗体的纯化 | 第43-59
页 |
· 引言 | 第43
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43-45
页 |
· 试剂 | 第43-44
页 |
· 实验动物 | 第44
页 |
· 仪器与耗材 | 第44
页 |
· 溶液配制 | 第44-45
页 |
· 方法 | 第45-48
页 |
· 多抗的制备 | 第45-46
页 |
· 抗原性评价 | 第46-47
页 |
· 亲和层析纯化特异性IgG | 第47-48
页 |
· SDS-PAGE电泳检测纯度 | 第48
页 |
· 结果 | 第48-55
页 |
· 实验动物免疫应答的变化 | 第48-49
页 |
· 免疫交叉反应的测定结果 | 第49-51
页 |
· 亲和层析洗脱过程中蛋白含量变化 | 第51-55
页 |
· 讨论 | 第55-58
页 |
· 多抗的制备 | 第55-56
页 |
· 抗原性评估 | 第56-57
页 |
· 亲和层析纯化抗体 | 第57-58
页 |
· 小结 | 第58-59
页 |
第四章 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的线性表位定位 | 第59-88
页 |
· 前言 | 第59
页 |
· 材料 | 第59-61
页 |
· 试剂 | 第59-60
页 |
· 仪器 | 第60
页 |
· 试剂配方 | 第60-61
页 |
· 方法 | 第61-66
页 |
· 水牛乳β-乳球蛋白线性表位的预测 | 第61
页 |
· 噬菌体随机肽库定位线性模拟表位 | 第61-63
页 |
· 肽扫描表位定位操作程序 | 第63-66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6-82
页 |
· 水牛乳β-乳球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结果 | 第66-69
页 |
· 肽库淘选模拟线性表位结果 | 第69-73
页 |
· 肽扫描表位定位分析结果 | 第73-82
页 |
· 讨论 | 第82-86
页 |
· 关于表位预测 | 第82-84
页 |
·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表位筛选中的应用 | 第84
页 |
· 关于肽扫描表位定位 | 第84-85
页 |
· 随机肽库和肽扫描相结合的表位定位分析 | 第85-86
页 |
· 水牛乳β-乳球蛋白和牛乳β-乳球蛋白线性表位的比较 | 第86
页 |
· 小结 | 第86-88
页 |
第五章 水牛乳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的构象型表位定位 | 第88-112
页 |
· 前言 | 第88
页 |
· 材料 | 第88-89
页 |
· 材料 | 第88
页 |
· 仪器 | 第88-89
页 |
· 试剂配方 | 第89
页 |
· 方法 | 第89-94
页 |
· 噬菌体滴度的测定 | 第89-90
页 |
· 环七肽库淘选程序 | 第90-91
页 |
· 测序模板的快速纯化 | 第91-92
页 |
· ELISA筛选阳性克隆 | 第92-93
页 |
· MIMOX模拟构象型表位 | 第93-94
页 |
· 结果 | 第94-109
页 |
· 肽库筛选结果 | 第94
页 |
· DNA电泳图 | 第94-95
页 |
· 测序结果 | 第95
页 |
· 网络工具MIMOX对模拟肽共有序列的分析 | 第95-96
页 |
· 水牛乳β-乳球蛋白构象型表位 | 第96-100
页 |
· 水牛乳β-乳球蛋白构象型表位定位结果 | 第100-109
页 |
· 水牛乳β-乳球蛋白构象型表位定位 | 第109
页 |
· 讨论 | 第109-111
页 |
· 随机环七肽库筛选构象型模拟表位 | 第109
页 |
· 构象型表位定位方法 | 第109-111
页 |
· 小结 | 第111-112
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
页 |
· 结论 | 第112
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12-113
页 |
· 展望与建议 | 第113-114
页 |
致谢 | 第114-115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9
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