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导论 | 第13-34页 |
· 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研究的理论背景——政府职能转变 | 第13-23页 |
· 政府职能的基本内涵 | 第13-14页 |
· 国家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辨析 | 第14-15页 |
· 福利国家政府理论逐步陷入危机——矫枉过正的破产 | 第15-17页 |
· 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强化 | 第17-19页 |
· 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模式——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19-20页 |
·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容 | 第20-23页 |
· 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研究成果评述 | 第23-26页 |
· 研究的逻辑框架 | 第26-30页 |
· 现实意义 | 第26-27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7-28页 |
· 研究框架、重点问题和目的 | 第28-29页 |
·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 核心概念和理论界定 | 第30-32页 |
· 警察 | 第30页 |
· 都市 | 第30页 |
· 警察公共服务 | 第30-31页 |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31页 |
· 治理理论 | 第31页 |
· 警察公共服务的多中心和自主治理理论 | 第31-32页 |
· 社区警务理论 | 第32页 |
· 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与二次分析 | 第32页 |
· 参与式观察 | 第32-33页 |
· 问卷调查 | 第33-34页 |
2 都市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研究的概念和理论分析 | 第34-48页 |
· 基本概念的明晰 | 第34-42页 |
· 警察的基本概念 | 第34-35页 |
· 都市(Metropolis)概念的出现及相关背景 | 第35-38页 |
· 警察职能概念的再认识 | 第38-41页 |
· 警察公共服务职能概念及深度剖析 | 第41-42页 |
· 基本理论分析 | 第42-48页 |
· 公共物品理论的详细阐述 | 第42-44页 |
· 治理理论的深度阐述 | 第44-48页 |
3 警察公共服务职能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48-67页 |
· 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历史沿革 | 第48-53页 |
· 我国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历史 | 第48-50页 |
· 西方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过程 | 第50-53页 |
· 东西方警察公共服务职能变迁的特点 | 第53页 |
· 我国都市警察公共服务的公私属性辨析 | 第53-61页 |
· 我国当前都市警察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 | 第53-55页 |
· 我国都市警察公共服务内容的属性界定 | 第55-58页 |
· 警察部门公共服务供给次序 | 第58-60页 |
·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产品提供方面的作用 | 第60-61页 |
· 世界各地都市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特点 | 第61-67页 |
· 香港警队公共服务的内容与特点 | 第61-63页 |
· 新加坡警队公共服务的内容与特点 | 第63-64页 |
· 洛杉矶警察局公共服务的内容与特点 | 第64-66页 |
· 伦敦警察厅公共服务的内容与特点 | 第66-67页 |
4 关于警察国家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二者关系的探讨 | 第67-76页 |
· 警察国家职能的提出 | 第67-69页 |
· 基础概念的明晰 | 第67页 |
· 警察国家职能概念与其他职能概念的辨析 | 第67-68页 |
· 新中国警察国家职能的历史变迁 | 第68-69页 |
· 警察国家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博弈 | 第69-71页 |
· 警察国家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在统一性的提出——博弈的前提 | 第69页 |
· 警察国家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内在统一性的论证——博弈的过程 | 第69-70页 |
· 警察的国家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二者互不独立——博弈的结果 | 第70-71页 |
· 警察国家职能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制度安排——动态的边界 | 第71-76页 |
· 构建警察职能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71-73页 |
· 警察职能统一的理论体系的基础——社会的政治性警察职能 | 第73-76页 |
5 当前都市警察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76-86页 |
· 当前我国都市警察部门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矛盾 | 第76-78页 |
· 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 第76页 |
· 具体表现形式 | 第76-77页 |
· 表面原因分析 | 第77-78页 |
· 造成都市警察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 第78-86页 |
· 国家政权和社会关系的转变——市民社会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对都市警察公共服务提出新要求 | 第78-82页 |
· 城市发展变迁对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影响——点轴理论下都市发展的大趋势对都市警察公共服务提出新要求 | 第82-86页 |
6 当前都市警察公共服务供给艰难转型的实践——以深圳市公安局为例 | 第86-103页 |
· 深圳市公安局在提供警察公共服务时面临的现实状况 | 第86-94页 |
· 人口结构日益复杂化 | 第86页 |
· 对警察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标准不断提升 | 第86-88页 |
· 旧有警察组织设置与人员结构安排已经不适应都市发展的管理与服务需要——深圳市公安局现行组织结构与人员结构情况分析 | 第88-94页 |
· 深圳市公安局警察公共服务的权宜对策——提升警察能力 | 第94-103页 |
· 警察训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提升基层警察实战与服务能力 | 第94-97页 |
· 深圳警队在都市警察训练与支援体系的有益探索 | 第97-100页 |
· 都市警察心理压力的疏导与释放——将内在压力转化为外在服务动力 | 第100-103页 |
7 多中心治理:都市警察公共服务的解决之道 | 第103-124页 |
· 市民社会视野下警察公共服务的应变之道——公众自主参与与多中心治理 | 第103-106页 |
· 单中心治理理论下警察公共服务提供面临的困境 | 第103-104页 |
· 奥斯特鲁姆夫妇关于都市警察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的研究 | 第104-105页 |
· 多中心治理语境下的警察公共服务提供新路径—社区警务 | 第105-106页 |
· 警民合作基础上的社区警务——治理理论在我国警察公共服务工作中的实践 | 第106-116页 |
· 社区警务的兴起——多中心治理理论背景下警务工作的自我革新 | 第106-109页 |
· 社区警务在我国警察机关的沿革与现状 | 第109-112页 |
· 社区警务在我国都市警察组织的发展——深圳市公安局社区警务工作的实践与困境 | 第112-116页 |
· 警民合作——多中心治理视野下的都市警察公共服务的复合型供给 | 第116-124页 |
· 公共服务的复合供给模型 | 第116-119页 |
· 警民合作模式下社区警务制度设计的可行性 | 第119-121页 |
· 当前我国都市警察在在警民合作背景下开展社区警务中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 第121-122页 |
· 保持供给的动态平衡——量力而行 | 第122-124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 结论 | 第124页 |
· 展望——都市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研究任重道远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深圳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服务工作压力》调查问卷 | 第133-139页 |
后记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