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关于“样式”与“样式主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关于样式主义的争论 | 第12-15页 |
第三节、样式主义与艺术社会学 | 第15-17页 |
第四节、样式主义的分期 | 第17-20页 |
第一章 试验与革新——样式主义第一阶段 | 第20-58页 |
第一节、盛期的典范与样式主义 | 第20-23页 |
一、古典主义规范的确立 | 第20-21页 |
二、拉斐尔的后期创作与样式主义 | 第21-23页 |
第二节、“反古典主义”式试验——以蓬托尔莫和罗索为代表的样式主义 | 第23-42页 |
一、标新立异——对古典原则的突破 | 第23-28页 |
1、蓬托尔莫、罗索的早期探索 | 第23-26页 |
2、突破透视空间——蓬托尔莫与“博尔盖里尼宫” | 第26-28页 |
二、精神性表现——蓬托尔莫的艺术追求 | 第28-38页 |
1、北方艺术的启迪作用 | 第28-29页 |
2、16世纪20年代蓬托尔莫的艺术探索 | 第29-36页 |
3、蓬托尔莫艺术语言的成熟——卡波尼礼拜堂祭坛画 | 第36-38页 |
三、彷徨不定——罗索在16世纪20年代的探索 | 第38-42页 |
第三节、“拉斐尔派”式试验——以罗马诺和帕尔米贾尼诺为代表的样式主义 | 第42-50页 |
一、形式的独立——罗马诺在康斯坦丁诺宫的创作 | 第42-47页 |
二、形式的自在美——以帕尔米贾尼诺为代表的样式主义绘画 | 第47-50页 |
第四节、艺术家的新形象和样式主义的产生 | 第50-58页 |
一、艺术概念的变化 | 第50-51页 |
二、艺术家形象的改变 | 第51-54页 |
三、自我肯定 | 第54-58页 |
第二章 继承与规范——样式主义的第二阶段 | 第58-104页 |
第一节、1530年前后的意大利 | 第58-59页 |
第二节、贵族化和保守化——意大利宫廷文化性质的转向 | 第59-68页 |
一、公共性——共和政体下的艺术赞助 | 第60-62页 |
二、私人性——洛伦佐时期的梅迪奇“宫廷”文化 | 第62-67页 |
三、意大利其他地区宫廷的保守化和贵族化 | 第67-68页 |
第三节、依存和卑屈——廷臣与艺术家 | 第68-77页 |
一、《廷臣论》与廷臣 | 第68-72页 |
二、作为廷臣的艺术家 | 第72-77页 |
第四节、16世纪中期意大利宫廷的样式主义艺术 | 第77-92页 |
一、政治宣传 | 第77-85页 |
1、证明统治的合法性 | 第77-81页 |
2、美化统治者 | 第81-83页 |
3、神化统治者 | 第83-85页 |
二、世俗享受 | 第85-92页 |
1、新奇性 | 第86-88页 |
2、色情性 | 第88-89页 |
3、装饰性 | 第89-91页 |
4、宗教主题的世俗性 | 第91-92页 |
第五节、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与艺术的规范性 | 第92-104页 |
一、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困境 | 第93-94页 |
二、艺术的规范性 | 第94-104页 |
1、关注艺术品 | 第95-96页 |
2、模仿前人的作品 | 第96-100页 |
3、艺术的合作性 | 第100-104页 |
第三章 过渡与背离——样式主义第三阶段 | 第104-132页 |
第一节、特伦特公会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特伦特公会对艺术的影响 | 第105-114页 |
一、特伦特公会有关艺术的教令 | 第105-106页 |
二、特伦特教令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三、样式主义风格的转变 | 第109-113页 |
四、激情与虔敬——以巴罗奇代表的反宗教改革艺术 | 第113-114页 |
第三节、过渡性——16世纪后期学院派的样式主义理论 | 第114-120页 |
第四节、格列柯与二十世纪对样式主义的重新评估 | 第120-132页 |
一、神秘与迷狂——格列柯的艺术表现与反宗教改革运动 | 第120-124页 |
二、关于格列柯与意大利样式主义的关系的矛盾性 | 第124-127页 |
三、格列柯艺术的重新发现与20世纪的表现主义艺术 | 第127-132页 |
结论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页 |
附录一 译名对照表 | 第139-146页 |
后记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