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前言 | 第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4页 |
摘要 | 第14-15页 |
Abstract | 第15-16页 |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16-18页 |
常用的实验技术及方法 | 第18-25页 |
1、质粒DNA大提 | 第18-19页 |
2、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19页 |
3、qPCR检测mRNA表达 | 第19-20页 |
4、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20-23页 |
5、石蜡包埋 | 第23页 |
6、HE染色 | 第23-24页 |
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表达 | 第24页 |
8、快速冰冻切片 | 第24-25页 |
第一部分 超声辐照介导walker256肝癌细胞的HIF-1α shRNA转染 | 第25-43页 |
一、实验方法及内容 | 第26-27页 |
1、CoCl_2培养walker256细胞 | 第26页 |
2、超声介导缺氧walker256肝癌细胞的HIF-1α shRNA基因转染 | 第26-27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27-32页 |
1、缺氧模型的最佳CoCl_2浓度 | 第27-29页 |
2、超声转染后细胞内的荧光表达 | 第29-30页 |
3、超声转染HIF-1α shRNA后细胞内HIF-1α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30-32页 |
三、讨论 | 第32-38页 |
1、化学缺氧模型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32页 |
2、CoCl_2/缺氧与HIF-1α/VEGF的表达 | 第32-36页 |
3、超声转染对细胞存活率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6-38页 |
四、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第二部分 超声破坏微泡介导基因肝内转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 | 第43-64页 |
一、实验方法及内容 | 第44-45页 |
1、超声靶向微泡破灭辐照肝脏的安全性评估 | 第44页 |
2、超声靶向微泡破灭介导eGFP质粒大鼠肝内转染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45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45-53页 |
1、大鼠时间生存曲线 | 第45-46页 |
2、大鼠的死伤情况 | 第46-50页 |
3、安全的超声辐照条件 | 第50-51页 |
4、超声转染eGFP后肝组织的荧光显像 | 第51页 |
5、超声转染eGFP后肝细胞内GFP mRNA和GFP的表达 | 第51-53页 |
6、超声转染的合适条件 | 第53页 |
三、讨论 | 第53-60页 |
1、超声辐照对组织的损伤 | 第53-55页 |
2、超声辐照的安全标准 | 第55-56页 |
3、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转染条件 | 第56-57页 |
4、影响转染效果的因素 | 第57-59页 |
5、靶向微泡在超声转染中的作用 | 第59-60页 |
四、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三部分 UTMD转染HIF-1α shRNA联合TAE治疗大鼠肝癌 | 第64-102页 |
一、实验方法及内容 | 第64-66页 |
1、构建大鼠肝癌模型 | 第64-65页 |
2、超声转染联合TAE治疗大鼠肝癌 | 第65-66页 |
3、统计学分析 | 第66页 |
二、实验结果 | 第66-87页 |
1、一般情况 | 第66-68页 |
2、肝癌大鼠的生存时间曲线 | 第68-69页 |
3、TAE的栓塞效果 | 第69-70页 |
4、肿瘤大小的变化 | 第70-76页 |
5、肝癌的腹腔转移和腹水形成 | 第76-77页 |
6、肝癌细胞内HIF-1α和VEGF的表达 | 第77-81页 |
7、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细胞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 | 第81-85页 |
8、HE染色观察癌细胞的生长变化 | 第85-87页 |
三、讨论 | 第87-101页 |
1、TAE治疗肝癌后的复发和转移 | 第87-91页 |
2、HIF-1α/VEGF与肿瘤的生长 | 第91-93页 |
3、缺氧与细胞凋亡 | 第93-94页 |
4、HIF-1α沉默对肿瘤生长的抑制 | 第94-96页 |
5、UTMD和TAE对肝功能的影响 | 第96-97页 |
6、肝癌的联合治疗 | 第97-101页 |
四、结论 | 第101-102页 |
全文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