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天文学和地理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论文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论文目录
 
摘要第1-10 页
Abstract第10-12 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2 页
  1.1 引言第12-13 页
    1.1.1 极涡概况第12 页
    1.1.2 极涡研究意义第12-13 页
  1.2 极涡研究进展概况第13-20 页
    1.2.1 关于极涡本身气候特征的研究简介第14-15 页
    1.2.2 有关极涡活动在气候变化中作用的研究概况第15-17 页
    1.2.3 极涡影响机理研究的简要回顾与论述第17-20 页
    1.2.4 有关极涡的数值模拟研究的简要介绍第20 页
  1.3 关于极涡还有待加强研究的地方第20-21 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创新与特色之处第21-23 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 页
    1.4.2 研究目标第22 页
    1.4.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22-23 页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23 页
  参考文献第23-32 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32-40 页
  2.1 资料第32 页
  2.2 所用方法简介第32-38 页
  参考文献第38-40 页
第三章 北极涡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第40-72 页
  3.1 引言第40-41 页
  3.2 研究方法第41-43 页
    3.2.1 极涡特征量的提取第41-43 页
    3.2.2 本章主要用到方法第43 页
  3.3 500hPa北半球极涡面积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第43-61 页
    3.3.1 年际变化第43-54 页
    3.3.2 年代际变化第54-61 页
  3.4 300hPa北半球极涡面积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第61-68 页
    3.4.1 面积的变化第61-65 页
    3.4.2 强度的变化第65-67 页
    3.4.3 位置的变化第67-68 页
  3.5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68-70 页
  参考文献第70-72 页
第四章 两类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极涡的变化第72-96 页
  4.1 引言第72-73 页
  4.2 资料和方法第73-75 页
  4.3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挑选及划分第75-76 页
  4.4 对2000-01及01-02冬春的典型SSW特征进行描述第76-85 页
  4.5 增温期间极涡的变化状况及其对对流层影响第85-92 页
  4.6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92-93 页
  参考文献第93-96 页
第五章 北极涡与阻高、副高及季风等环流系统的关系第96-140 页
  5.1 引言第96-97 页
  5.2 资料与方法第97 页
  5.3 极涡与大气环流的相关性第97-101 页
    5.3.1 冬季极涡与大气环流的相关性第97-99 页
    5.3.2 夏季极涡与大气环流的相关性第99-101 页
  5.4 极涡大小及强弱年份环流场的差异第101-118 页
    5.4.1 冬季极涡大小及强弱年份不同层面的环流特征第102-111 页
    5.4.2 夏季极涡大小及强弱年份不同层面的环流特征第111-118 页
  5.5 极涡与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18-122 页
  5.6 极涡与阻塞高压的相互关系第122-129 页
  5.7 极涡与东亚季风的联系第129-135 页
  5.8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135-138 页
  参考文献第138-140 页
第六章 北极涡活动对中国气温的影响第140-160 页
  6.1 引言第140-141 页
  6.2 方法和资料第141 页
  6.3 北极涡对同期中国气温的影响第141-151 页
    6.3.1 极涡面积与同期中国气温的关系第141-147 页
    6.3.2 极涡强度与同期中国气温的关系第147-151 页
  6.4 前期极涡活动对我国气温的影响第151-157 页
    6.4.1 对中国春季降水的影响第153-154 页
    6.4.2 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第154-155 页
    6.4.3 对中国秋季降水的影响第155-156 页
    6.4.4 对中国春季降水的影响第156-157 页
  6.5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157-158 页
  参考文献第158-160 页
第七章 北极涡活动对中国降水的影响第160-183 页
  7.1 引言第160-161 页
  7.2 方法和资料第161 页
  7.3 我国降水的基本时空特征第161-167 页
    7.3.1 全国平均降水的基本变化情况第161-163 页
    7.3.2 区域降水的基本特征第163-167 页
  7.4 北极涡与同期中国降水的相关性第167-174 页
    7.4.1 面积与同期中国降水的关系第167-169 页
    7.4.2 强度与同期中国降水的关系第169-170 页
    7.4.3 极涡综合因子对同期中国降水的影响第170-174 页
  7.5 北极涡对后期中国降水的影响第174-179 页
    7.5.1 对我国春季降水的影响第176-177 页
    7.5.2 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第177-178 页
    7.5.3 对我国秋季降水的影响第178-179 页
    7.5.4 对我国春季降水的影响第179 页
  7.6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179-181 页
  参考文献第181-183 页
第八章 太平洋海温与 500hPa极涡相互作用第183-201 页
  8.1 引言第183 页
  8.2 资料和方法第183-184 页
  8.3 太平洋海温对极涡的影响第184-196 页
    8.3.1 春季太平洋SST对极涡的影响第188 页
    8.3.2 夏季太平洋SST对极涡的影响第188-189 页
    8.3.3 秋季太平洋SST对极涡的影响第189-190 页
    8.3.4 冬季太平洋SST对极涡的影响第190-192 页
    8.3.5 月尺度太平洋SST对极涡的影响第192-196 页
  8.4 极涡对太平洋海温的反馈第196-199 页
  8.5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199-200 页
  参考文献第200-201 页
第九章 数值试验第201-221 页
  9.1 引言第201-202 页
  9.2 CAM模式简介第202-205 页
    9.2.1 CAM模式的简要历史第202-203 页
    9.2.2 CAM模式概述第203-205 页
  9.3 数值试验方案的设计第205-206 页
  9.4 试验结果分析第206-217 页
    9.4.1 试验-结果分析第206-208 页
    9.4.2 改变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敏感性试验第208-213 页
    9.4.3 改变极冰浓度的敏感性试验第213-217 页
  9.5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217-218 页
  参考文献第218-221 页
第十章 总结和展望第221-227 页
  10.1 全文总结第221-224 页
  10.2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第224-227 页

本篇论文共227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研究
西昌卫星发射场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
学分互换研究--以湖南省高校为例
青藏高原正涡度源的形成及其对中国
高职生生命意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
卫星红外超光谱资料及其在云检测、
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冬小麦晚霜冻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
河南省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动态
东北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辽宁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的数值模拟
福建省50年气候变化特征
干侵入在环渤海地区秋季暴雨中的作
辽宁大风气候特征及风能资源分析
多普勒雷达在大面积降水中的速度图
沙尘气溶胶影响区域降水的数值研究
福建省前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
西北地区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气候转
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关系研究
陕西沙尘暴的基本特征和预测研究
湖南高校夺取大运会“校长杯”的战
东亚地区夏半年水汽输送过程的气候
一次台风倒槽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及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异常的成因及预测
多球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及能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理
杨昌济体育教育思想研究
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发球技术练习方
左宗棠体育思想研究
谭嗣同体育思想研究
蔡锷的军国民体育思想初探
袁敦礼体育教育思想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研究
西北东部极端气候变化倾向和预报方
“碧利斯”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校建设研究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研究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价方法研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及
论权力运行透明化的民主基础
甘肃省一次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的分
谭平山“科学三民主义”思想研究
诱发秦巴山地灾害暴雨的数值模拟和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我国城市社区基
闪电定位资料与多普勒雷达资料的综
冷战后美国对东南亚安全政策分析
人工影响天气中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
湖南省非政府组织统一战线问题研究
基于多Agent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
村民自治背景下湘潭县农村妇女政治
J2EE技术在气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
基于DSP和DDS的雷达信号模拟技术
清代湖南乡试研究
基于指纹加密技术的网络身份认证研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滤波器组的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研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
长株潭地区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
区域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政府职能研究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论民间组织设立的立法完善
新时期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研究
法治框架下我国腐败治理的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社会的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
用人腐败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基于网络的异常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NGO发展对策研
气象数据的分类挖掘和预测研究
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及其应用研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研究
噪声环境下汉语数字语音识别系统的
农村青年政治参与问题探析
基于J2EE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
高等院校职务犯罪研究
基于KDD的知识自动获取及其应用
福费廷包买商法律风险与防控研究
基于模糊理论的关系数据库查询技术
论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长沙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改善的EVAD技术与图象识别法提取平
“两抢一盗”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论基督教圣约观对美国联邦主义宪政
活动轮廓模型在核磁共振图像处理中
哈特的司法裁量理论研究
基于灰色理论的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模
论罗蒂新实用主义法律思想
All-pass模型及传统的时间序列模型
哈特法与道德关系思想探析
论法律信任及其在我国的构建
物流中心及其选址模型研究
论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
基于新风险计量指标的证券投资风险
村民选举权诉讼救济研究
优化的灰色方法在经济系统分析中的
灰色系统理论在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中
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证券价格的预测方法研究
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灾害应急中行政给付研究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动态及其相关数学
论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灌水对稻田微气象环境的影响及两系
水稻长势遥感监测与产量预报复合建
权力监督视野下的知情权研究
精准农业产量图分析方法研究与系统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益募捐的法律问题
高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方法研
我国人文遗迹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基于DSP的超声波液位计的研制
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困境及其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的研制
民事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研究
2002年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区域
欧盟危险物质限制立法研究及启示
东亚酸沉降及其长距离输送模式比较
医疗急救中手术签字与患者知情同意
 
极涡 环流因子论文 气温 降水 数值模拟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superdabi**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