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中国东部地区旱涝变化的研究 | 第11-17页 |
· 近60年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 第11-14页 |
· 近540年中国东部地区旱涝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 第14-15页 |
· 近千年中国旱涝演变特征 | 第15-17页 |
· 关于东亚夏季风演变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的研究 | 第17-19页 |
· 关于气象要素的重建研究 | 第19-23页 |
· 气候序列的重建 | 第20-21页 |
· 气候场的重建 | 第21-22页 |
· 重建气象要素的方法 | 第22-2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3-26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26-38页 |
· 资料 | 第26-29页 |
· 方法介绍 | 第29-38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5页 |
· 重建方法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近159年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 | 第38-60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旱涝等级与实测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比较 | 第39-47页 |
· 近159年旱涝等级和近50年降水量的基本特征 | 第39-40页 |
· 旱涝等级与实测降水量典型空间分布型的比较 | 第40-43页 |
· 旱涝等级与实测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征的比较 | 第43-47页 |
· 近159年旱涝等级与海平面气压异常变化的关系 | 第47-52页 |
· 海平面气压的典型空间分布 | 第47-49页 |
· 海平面气压场与中国东部旱涝等级的BP典型相关分析 | 第49-52页 |
· 东亚夏季风与中国东部旱涝年代际变化的关系 | 第52-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四章 近539年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重建及其与数值模拟的比较 | 第60-74页 |
· 引言 | 第60-61页 |
· 近539年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重建 | 第61-62页 |
· 近539年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重建的效果检验 | 第62-65页 |
· 近539年东亚夏季海平面重建场与数值模拟的比较 | 第65-72页 |
· 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 | 第65-70页 |
· 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的时间演变比较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近539年东亚夏季风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的关系 | 第74-92页 |
· 引言 | 第74-75页 |
· 近539年重建的东亚夏季风演变特征 | 第75-78页 |
· 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跃变分析 | 第75-76页 |
· 东亚夏季风的周期变化 | 第76-78页 |
· 近539年中国东部地区旱涝分布特征 | 第78-88页 |
· 旱涝分布的基本特征 | 第78-79页 |
· 旱涝等级的典型空间分布 | 第79-81页 |
· 分区 | 第81-83页 |
· 旱涝变化趋势及特点 | 第83-88页 |
· 近539年东亚夏季风的变化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演变及其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的关系 | 第92-106页 |
· 引言 | 第92-93页 |
· 近530年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与中国东部干湿典型模态 | 第93-95页 |
· 近千年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重建及其检验 | 第95-97页 |
·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演变规律 | 第97-101页 |
· 周期变化 | 第98-100页 |
· 跃变分析 | 第100-101页 |
·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 | 第101-103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103-106页 |
第七章 近500年APO的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分布特征 | 第106-114页 |
· APO指数简介 | 第106-107页 |
· APO指数与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不同时间长度分布特征的比较 | 第107-108页 |
· APO指数长期变化特征 | 第108-110页 |
· 不同气候阶段的APO与东亚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分布特征 | 第110-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4-118页 |
· 主要结论及讨论 | 第114-115页 |
· 本文特色和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个人简介 | 第13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