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7页 |
1 绪论 | 第17-28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概念模型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研究目标与结构安排 | 第21-24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 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6-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 创新点 | 第26-2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8-62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相关研究回顾 | 第28-38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内涵 | 第28-30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结果变量的研究 | 第30-36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相关研究述评 | 第36-38页 |
· 工作家庭增益相关研究回顾 | 第38-48页 |
· 工作-家庭界面研究的发展 | 第38-41页 |
· 工作-家庭增益的内涵 | 第41-44页 |
· 工作-家庭增益的前因后果研究 | 第44-47页 |
· 工作-家庭增益相关研究述评 | 第47-48页 |
· 资源获取相关研究回顾 | 第48-54页 |
· 资源获取的概念 | 第48-49页 |
· 资源获取与工作-家庭界面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49-53页 |
· 资源获取相关研究述评 | 第53-54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相关研究回顾 | 第54-59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的概念 | 第54-55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的相关研究 | 第55-59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相关研究述评 | 第5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3 相关量表在中国情景下的检验 | 第62-81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量表在中国情景下的检验 | 第63-66页 |
· 已有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量表 | 第63-65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65-66页 |
· 工作-家庭增益量表在中国情景下的检验 | 第66-73页 |
· 已有工作-家庭增益量表 | 第66-68页 |
· 工作-家庭增益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68-73页 |
· 技能资源和视野资源量表在中国情景下的检验 | 第73-77页 |
· 已有技能资源和视野资源量表 | 第73-75页 |
· 技能资源与视野资源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75-77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量表在中国情景下的检验 | 第77-80页 |
· 已有家庭身份显著性量表 | 第77-78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4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工作-家庭增益影响的直接效应 | 第81-94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工作对家庭增益影响的直接效应 | 第81-85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81-83页 |
· 研究方法 | 第83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83-85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家庭对工作增益影响的直接效应 | 第85-89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85-87页 |
· 研究方法 | 第87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87-89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工作-家庭增益直接影响效应的对比 | 第89-92页 |
· 概念模型 | 第89-90页 |
· 研究方法 | 第90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90-91页 |
· 路径系数的对比 | 第91-92页 |
· 结果讨论与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技能资源和视野资源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工作-家庭增益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94-132页 |
· 技能资源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工作对家庭增益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94-100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94-95页 |
· 研究方法 | 第95-96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96-100页 |
· 视野资源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工作对家庭增益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100-104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100-10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101-104页 |
· 技能资源和视野资源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工作对家庭增益关系的联合中介作用 | 第104-112页 |
· 概念模型 | 第104-10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5-106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106-112页 |
· 技能资源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家庭对工作增益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112-117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112-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3-114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114-117页 |
· 视野资源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家庭对工作增益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117-122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117-1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8-119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119-122页 |
· 技能资源和视野资源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家庭对工作增益关系的联合中介作用 | 第122-129页 |
· 概念模型 | 第12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3页 |
· 结构方程分析 | 第123-129页 |
· 结果讨论与本章小结 | 第129-132页 |
6 家庭身份显著性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工作-家庭增益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 | 第132-140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工作对家庭增益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 | 第132-136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132-13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3-135页 |
· 调节作用检验 | 第135-136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对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员工家庭对工作增益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 | 第136-139页 |
·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136-13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7-138页 |
· 调节作用检验 | 第138-139页 |
· 结果讨论与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7 结论与启示 | 第140-158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0-145页 |
· 各变量因子结构均得到验证,但有些量表的题项被调整 | 第140-142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能对员工两个方向的增益同时产生直接和间接作用 | 第142-144页 |
· 家庭身份显著性仅在工作对家庭增益方向上起作用 | 第144-145页 |
·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对员工工作-家庭增益影响机制的综合模型 | 第145页 |
· 主要研究启示 | 第145-151页 |
· 有关非正式组织家庭支持内容的进一步探究 | 第146-148页 |
· 有关工作-家庭增益的深层次研究 | 第148-150页 |
· 有关促进员工积极工作-家庭关系实现的具体管理策略探索 | 第150-151页 |
· 主要管理启示 | 第151-155页 |
· 企业关注的焦点应由“冲突”转为“增益” | 第151-152页 |
· 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家庭支持的积极作用 | 第152-154页 |
· 针对不同员工采用不同的工作-家庭关系干预措施 | 第154-155页 |
·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155-158页 |
· 研究局限 | 第155-156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56-158页 |
博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58-159页 |
附录 | 第159-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80页 |
后记 | 第180-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