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
页 |
ABSTRACT | 第4-9
页 |
1 引言 | 第9-18
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
页 |
· 前人研究概况 | 第11-15
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
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5
页 |
· 评价 | 第15
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8
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
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
页 |
2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发展历史 | 第18-40
页 |
· 西方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发展简况 | 第18-29
页 |
·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 第18
页 |
· 中世纪时期 | 第18
页 |
· 近代 | 第18-26
页 |
· 现代 | 第26-29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未成为西方专业术语的原因 | 第29
页 |
· 中国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发展简况 | 第29-40
页 |
· 过境道与甬道 | 第30
页 |
· 会稽兰亭及长安公共园林 | 第30-31
页 |
· 西湖及卢沟晓月 | 第31-32
页 |
· 什刹海及桂湖 | 第32-34
页 |
· 现代 | 第34-40
页 |
3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概念、类别及规划设计原则 | 第40-73
页 |
· “公园道”(PARKWAY)、绿色通道(GREENWAY)、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的概念和类别 | 第40-50
页 |
· “公园道”(parkway)、绿色通道(greenway)、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的概念 | 第40-49
页 |
· 绿色通道的特征 | 第49-50
页 |
· 绿色通道的类型 | 第50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概念和特征 | 第50-63
页 |
·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概念 | 第50-51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其它城市公园的特征比较 | 第51-58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与公园道、绿色通道或绿色廊道的区别 | 第58-59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分类 | 第59-63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 第63-73
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63-65
页 |
· 自然优先原则 | 第65-70
页 |
· 以人为本 | 第70-73
页 |
4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比重 | 第73-86
页 |
· 城市绿地系统及分类 | 第73
页 |
· 城市绿地系统 | 第73
页 |
· 城市绿地分类 | 第73
页 |
· 我国城市绿地类型比例调查 | 第73-79
页 |
· 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的比例 | 第74-75
页 |
· 我国大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西方大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较 | 第75-79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比例 | 第79-80
页 |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应扩大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比例 | 第80-84
页 |
· 以开放附属绿地来扩大“带状公园绿地” | 第80-82
页 |
· 在滨水空间中扩大“带状公园绿地” | 第82
页 |
· 道路红线内的部分绿地可成为“带状公园绿地” | 第82-84
页 |
· 构建合理的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布局 | 第84-86
页 |
5 城市带状公园与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分析 | 第86-102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和景观生态学 | 第86-90
页 |
· 城市绿地景观体系 | 第86-88
页 |
· 城市绿地布局模式 | 第88-90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与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的“3S”分析方法 | 第90-92
页 |
· 卫星遥感信息源的选择 | 第91
页 |
· 遥感图像处理过程 | 第91-92
页 |
· 解译标志的建立 | 第92
页 |
· 图像解译和处理 | 第92
页 |
·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分析 | 第92-96
页 |
· 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 第93-94
页 |
· 景观异质性指数 | 第94-96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结构分析 | 第96-102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的一般结构 | 第96-100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和城市绿地廊道的景观结构 | 第100-102
页 |
6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城市带状公园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评价 | 第102-118
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02
页 |
· 数据来源 | 第102-105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16
页 |
· 绿地景观构成结果分析 | 第105-109
页 |
· 绿地景观异质性分析 | 第109-113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和绿地廊道结构分析 | 第113-116
页 |
· 城市带状公园在城市公园中的比例 | 第116
页 |
· 研究带状公园和绿地系统景观结构的综合评价 | 第116-118
页 |
7 实例分析:杭州市滨江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城市带状公园绿地 | 第118-127
页 |
· 背景介绍 | 第118
页 |
· 规划目标 | 第118-119
页 |
· 滨江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的整体格局 | 第119-121
页 |
· 滨江区公园绿地总体规划概况 | 第121-122
页 |
· 滨江区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详状 | 第122-127
页 |
· 道路带状公园绿地 | 第122-125
页 |
· 滨水带状公园绿地 | 第125-126
页 |
· 小结 | 第126-127
页 |
后记 | 第127-128
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7
页 |
图表目录 | 第137-143
页 |
导师简介 | 第143-144
页 |
个人简介 | 第144-146
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