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光动力疗法 | 第12-13页 |
1.1.1 光动力疗法的优势 | 第12-13页 |
1.1.2 光动力疗法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2 提高光动力疗法的策略 | 第13-15页 |
1.2.1 光敏剂的纳米化 | 第13页 |
1.2.2 抗肿瘤的基因干扰联合PDT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内容及目标 | 第15-17页 |
1.3.1 思路 | 第15页 |
1.3.2 内容 | 第15-16页 |
1.3.3 目标 | 第16-17页 |
第2章 纳米光敏剂基因载体PEG-PEI-Ce6及PEG-PEI-Ce6/siRNA复合体的构建和表征 | 第17-46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18-20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2.3.1 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聚乙烯亚胺(PEI)接枝二氢卟酚e6 纳米光敏剂基因载体(PEG-PEI-Ce6)的构建及表征 | 第21-25页 |
2.3.2 PEG-PEI-Ce6/siRNA的制备及体外特性 | 第25-27页 |
2.4 结果 | 第27-42页 |
2.5 讨论 | 第42-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PEG-PEI-Ce6/siWnt-1 复合体介导的抗口腔癌细胞生物学研究 | 第46-86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7-62页 |
3.2.1 主要设备 | 第47-48页 |
3.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48-50页 |
3.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50-62页 |
3.2.4 统计分析 | 第62页 |
3.3 结果 | 第62-81页 |
3.3.1 细胞摄取试验 | 第62-67页 |
3.3.2 PEG-PEI-Ce6/siRNA的 siRNA运载效率 | 第67-68页 |
3.3.3 PEG-PEI-Ce6/siRNA的细胞暗毒性试验 | 第68-70页 |
3.3.4 传统的光动力治疗诱导抗凋亡和EMT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上调 | 第70-75页 |
3.3.5 PEG-PEI-Ce6/siWnt-1 基因干扰联合光动力对肿瘤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5-78页 |
3.3.6 PEG-PEI-Ce6/siWnt-1 基因干扰联合光动力抗肿瘤细胞的有效性 | 第78-81页 |
3.4 讨论 | 第81-8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4章 PEG-PEI-Ce6/siWnt-1 复合体对荷瘤鼠的基因联合光动力作用 | 第86-102页 |
4.1 引言 | 第86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86-91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86-88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88-91页 |
4.3 结果 | 第91-98页 |
4.3.0 成功建立KB荷瘤鼠模型 | 第91页 |
4.3.1 PEG-PEI-Ce6/siRNA纳米复合体的药物体内分布 | 第91-92页 |
4.3.2 PEG-PEI-Ce6/siRNA纳米复合体对肿瘤生长的抑制 | 第92-95页 |
4.3.3 组织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 | 第95-97页 |
4.3.4 PEG-PEI-Ce6/siRNA纳米复合体对肿瘤凋亡效果的检测 | 第97-98页 |
4.4 讨论 | 第98-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