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6页 |
1.1 引言 | 第18-19页 |
1.2 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的转移 | 第19-20页 |
1.3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 | 第20-30页 |
1.3.1 循环肿瘤细胞的体外富集与检测技术 | 第21-25页 |
1.3.2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肿瘤细胞 | 第25-26页 |
1.3.3 循环肿瘤细胞的活体检测技术 | 第26-28页 |
1.3.4 利用活体流式细胞仪对循环肿瘤细胞进行检测 | 第28-30页 |
1.4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 第30-33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3-34页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基于荧光标记的活体流式细胞仪及其对转移性前列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实时监测研究 | 第36-54页 |
2.1 引言 | 第36-41页 |
2.1.1 基于荧光标记的活体流式细胞仪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2.1.2 传统前列腺癌的检测方法 | 第39-41页 |
2.1.3 本章研究内容 | 第41页 |
2.2 基于荧光标记的多波长活体流式细胞仪的研制 | 第41-45页 |
2.3 利用荧光标记的活体流式细胞仪对前列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在体实时监测研究 | 第45-51页 |
2.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46-47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2.3.3 实验结果 | 第48-51页 |
2.3.4 实验结果讨论 | 第51页 |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1-54页 |
2.4.1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2.4.2 讨论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基于光声效应的无标记活体流式细胞仪的研制及其在活体动物循环系统中黑色素瘤细胞的监测研究 | 第54-80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本章研究内容 | 第55页 |
3.3 光声效应原理及生物组织的光吸收特性 | 第55-59页 |
3.4 基于光声效应的无标记活体流式细胞仪的研制 | 第59-71页 |
3.4.1 激光激发系统的设计研究 | 第61-64页 |
3.4.2 图像导航系统的设计研究 | 第64页 |
3.4.3 光声信号的接收与分析系统 | 第64-71页 |
3.5 活体小动物循环系统中黑色素瘤细胞监测研究 | 第71-78页 |
3.5.1 黑色素瘤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71页 |
3.5.2 黑色素瘤的检测诊断方法 | 第71-72页 |
3.5.3 实验装置 | 第72-73页 |
3.5.4 细胞培养和动物模 | 第73页 |
3.5.5 信号处理方法 | 第73-74页 |
3.5.6 实验结果 | 第74-78页 |
3.5.7 实验结果讨论 | 第78页 |
3.6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78-80页 |
3.6.1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3.6.2 讨论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基于光声效应的无标记活体流式细胞仪临床应用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潜力探索 | 第80-110页 |
4.1 引言 | 第80页 |
4.2 本章研究内容 | 第80-81页 |
4.3 基于光声效应的无标记活体流式细胞仪临床应用系统的研制 | 第81-91页 |
4.3.1 光声信号激发系统 | 第82-88页 |
4.3.2 光声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 第88-91页 |
4.4 基于光声效应的无标记活体流式细胞仪临床应用系统体外实验研究 | 第91-97页 |
4.4.1 静态组织中黑色素光声信号的检测 | 第91-96页 |
4.4.2 体外悬浮黑色素瘤细胞的光声信号的检测 | 第96-97页 |
4.5 激光倍频超声信号导航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第97-105页 |
4.6 临床应用功能样机的设计与制作 | 第105-108页 |
4.7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108-110页 |
4.7.1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4.7.2 讨论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10-115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110-111页 |
5.2 本文结论 | 第111-113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5页 |
符号与标记(附录 1)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38-139页 |
申请专利 | 第139-141页 |